• 省选择
  •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首页>预约预订>活动预订>【活动预告】“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展(长沙)
【活动预告】“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展(长沙)
活动时间: Tue Nov 03 02:10:56 GMT+08:00 2020-Thu Mar 21 22:00:00 GMT+08:00 2019   已结束
活动地点:湖南国画馆(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19号)
咨询电话:0731-84425898
主办单位:湖南省书法家协会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湖南省书法院 湖南省画院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展览名称:

“墨许山河”曾来德书画艺术展(长沙)


展期:

2019年3月16日-21日


展览地点:

湖南国画馆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19号)


开幕式时间:

2019年3月16日

上午10:30


开幕式地点:

湖南国画馆


主办单位: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湖南省书法院

湖南省画院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承办单位:

湖南国画馆

湖南国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曾来德


640.webp.jpg



1956年生于四川省蓬溪县。1973年入伍, 2004年转业至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书法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系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


目前已出版《曾来德书法作品集》、《曾来德现代书法作品集》、《墨许山河—曾来德书法艺术•双重变奏》、《墨许山河—曾来德书法艺术•山水四季》以及《写无尽书》、《曾来德谈艺录》、《书法的立场》、《横竖有理》、《书法之诗•水墨之诗》、《曾来德书画百论》等专著。


书法作品


640.webp (1).jpg


序言(一)


“论 墨”

中国艺术乃“墨”的艺术。

没有什么比“墨”能够更纯粹地表达中国。

西画以色为主,中国画以笔墨为主,一念之差天壤地别。同为黑色,西画视其为局部色,中国画视其为本色。

墨为阳性,浸润不定,纸为阴性,伸缩无度,同为变数,合二为一,阴阳之道,太极之学矣。毛笔变数居中,柔软而奇怪生焉,笔以墨入纸,三者结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汉民族对于黑色充满敬畏,这种敬畏中包含着对永恒性的思索和向往,也包含着对这一色相自身在斑斓大千世界之中那潜寄、情绪、稳重、大度的嘉许。

  中国原始绘画,一方面以色为本,它被用于记录、教化或者劝戒之类,辅助人生,图示人类活动。另一方面渐次向着寄寓画家心境、情绪、诗思的功能,即精神表现之境界进化发展。它自色彩中脱离出来,转向黑白两极,以点线具象、具形、达意。书法、文人画由是而来。

  黑色高深莫测,高深莫测为玄,玄者,幽昧深远。

  苏辙说:“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

  范应元说:“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

  沈一贯说:“凡物远不可见者的,其色黝然,玄也。大道之妙,非意象形称之可指,深矣、远矣,不可极矣,入名之曰玄。”……

  总之,黑色所独具的幽昧、绵邈、深远,正好可以用来指称“非意象形称之可指”的“不可分别的”的“道”。简言之,黑色所独具的抽象性和超越性在中国哲学开端的时候就被哲人们体悟到了。

  王维果断地宣称:“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张彦远则更为理性:“夫阴阳陶薰,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功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墨即墨,只有它才能追光摄影,钩深致远——这是中国水墨画的哲理基础。水墨画越来越有意地朝着玄理化和禅宗意味的方向发展,其笔墨语言的内涵也越来越切近中国哲学。

  独特的书法用笔跟实际物象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艺术家却可以通过书法的文字和意象去反映自然、人生和历史,同时依靠这种笔墨,解决艺术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当书法的发达渗透到绘画中时,促成中国大写意艺术的诞生。

  因为笔法的妙处正在于:以有限引发无限,将空间时间化、三维二维化,让视觉心灵化……在这里,一切属于绘画的东西都因书法的加入而迅速地走向了表现。所以,宗白华先生曾精辟地分析说:在中国绘画上,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一定是在书法上的获得,就如同八卦是以最为简单的线条结构表示宇宙万象的变化节奏一样。

  中国书法的发达及其理念,使中国画离开逼真再现也离开了色彩。借助书法,中国画家虽然不曾努力发展透视以及光彩、解剖等等的科学方法,却可以忠实地再现他们心中的印象,以及内在的力量与热情。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绘画几乎摆脱了色彩有斑驳世界,以一线墨痕,轻装简从,在白色的纸面或绢帛上表现心灵与精神的无限奥妙,幽深、简淡、玄远……进而,中国画家对笔法的引入,抹去物质世界,造就了从“外师造化”到“中得心源”的特殊转变。对于他们来说,绘画已经是艺术家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对话,毋须求助于外部世界物像,凭笔墨之图式即可进行交流。

  中国文化所独具的美丽精神,正是在墨的纷繁内涵中展现的。

  20 世纪以降,由于社会政经及文化结构的剧变,特别是异质文化的大举渗透,吾人多无视这玄之又玄、妙而又妙的世界,更不乏鄙弃背离者,行其“现代”、“后现代”之道。中国艺术固然因“他者”的进入而丰富多彩起来,民族本色却渐渐地失落。如果说,传统艺术的特质体现为墨的本色、笔的精神,那么,新的艺术正明显地让我毋看到这一特质的迅速消亡与流失。

  墨的流失如同水土流失。

  当一个民族遗忘或背弃了她的天才们的永存的目标时,那些煞费苦心的现代发明,虽然也能发掘出各式各样情感表现的空间,却罕有人能将这种情感的表现引导到一个有价值的终点,这就是现代作品往往耽于欲望化表达,而不能赋予形式以“无忧无虑”的永久性的原因。

  从这一起点反思,我们方可认定,墨的艺术对我们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墨是中国艺术有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根本所在。

  墨的艺术本身有赖于一个完全自足的墨的世界。

  水大于墨是水,水墨并重是水墨,墨大于水是墨。

  所谓墨分五色,这是“事物的旋律的秘密”和“表现方法的秘密”(泰戈尔语),是独属于中国的天赋。藉此呼唤中国墨精神的复归!

曾来德 记

写经

640.webp (2).jpg


序言(二)


  不存在没有源头的艺术,所以传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而且,恐怕永远是难题。但是,传统是什么,这是又一个难题,传统可能是谬误的知识,或者存在有关传统的谬误知识,还有谬误的传统所产生的知识——这并非玄奥。书法若不面临着诸如此类的许多混乱,那么它肯定寿终正寝了。我的全部惊惧与狂喜正在于此:当漫长时光中的伟大书写者在他们的极致时刻凝聚了书法精神的惊人成就时,其实已经留下了书法存在的更大空白和幻象。书法被一种人为的、不可理喻的『书法历史』淹没了,人们只要意识到书法,便是意识到那些已有的作为经验和范式的书法,而不是尚未有过的、有待创造的书法。古代和现代的书法家们至始至终面对的,竟然是一个既定事实,一个早就死去了的东西。这样说,丝毫不存在对已跻身于永恒中的传统本身的诋毁,而是说,在今天如果真正有勇气面对书法,那就必须在对待传统的态度方面理直气壮:这样那样的传统都留下了其突异的奇境与影响,也留下了巨大的障碍。不同时期的时尚、异端邪说,乃至书法家们的骄嗔、任性和狂妄,都汇聚到了书法当中,就连时间也成为书法艺术高度的一部分了——书法考古与其自身的纯粹性被混为一谈,而书写必须在此超越性的基础上开始。

曾来德 记


640.webp (3).jpg


序言(三)


大笔分氤氲  豪情写山川 ——曾来德书画艺术述评

文/程大利


  曾来德是当代杰出的书法家、画家。他书画并参,以书法入画,又以画意入书,创造了宏阔新异的境界。他从传统中汲取菁华,变通前人语言,自出机杼,在大黑大白的起伏中,书写出天地之真精神。

  来德天生是个不守规矩的人,具备着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探索品质。在形式上,他“不依成法”而与古人“朱蓝共妍”;在风格上,他“自我作古”而与前贤“了不相似”。他在大西北生活二十余年,感受过大漠落日、黄河狂涛。慧根早具的他很早地接受这一切。茫茫大戈壁深埋着民族的智慧,是陶冶天才的地方,是哲学的领地。生存的环境和与生俱来的悟性使来德勇敢而轻松地从古法中走出,大胆地消解汉字的固定结构,突破传统审美定势,创造出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他把书法还原到大自然里,这使他的书法充满个性的张力,带有挑战性。他谁都不祟拜,一枝柔毫在手,直抒自己的直率、敏感、才情和勇气,痛痛快快地写自己。

  然而,仅仅以狂放恣肆来看来德是十分片面,他旷达的生命情怀中,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根底和学识素养,这使人想起明代那位咏《青天歌》的徐文长。徐氏不附不阿的个性表现在他用笔上,那动荡不安的线条常常是他奇妙的感情和悲观际遇的写照。和徐文长一样,来德坦诚,不假虚饰,而又能明白地直抒高明见地,这是因为他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学问,一泄心曲,毫无阻隔。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不从俗沉浮的人很少,但在这中间能见到深厚的学识修养、文化根底的人则少之又少了。来德却两者兼而有之。

  来德笔底有种天然的浩荡之气,他出笔甚快。“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遍九州。我书臆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借用苏轼这儿句诗可以形象的说明来德创作的态度和过程,他的创作,有“兴来”的冲动,有“倏忽”的敏捷,有个人情绪的自然流露。如出岫的行云,亦如顺势而下的流水,毫无娇饰之态,从而达到真情的自然抒泄。

  不论书法还是绘画,来德在笔墨上表现出一种阳刚气度、大书大写的民族精神。一个心胸博大的人,画不可能气弱、气短。亦不会精工雕琢,“笔所未到气已吞”是来德的惯常状态。这种审美创造的随意性与禅宗思维过程的“无往”、“无缚”,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不粘滞于外物,不拘泥与定法。“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这这点上,来德表现出的是一颗天马行空般的自由之心。

  来德的焦墨山水画有形而上的玄涩感,又有形而下的沉郁美;追求的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是继承传统精神之后的一种探索。他的山水画“淡墨每次于浓墨”(清•龚贤语),求大气魄,找大气象,淡墨在浓墨之下。作品以大块黑白关系组合,表现一种钝厚的张力,突出自然山水的气象,追求一种“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的自由状态。求取心象的一种宽厚博大的静态美。来德作画,先屏心静气,如写大草,用笔皴擦捩转,随意生发,浑厚而浓郁。正是这种别开生面的笔法,产生了另外一种朴浑厚重的韵致。笔墨生气韵,气韵驱笔墨,以笔墨运气而得势,所谓的精彩就是由笔墨所生发出来的“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古人以“师造化、得心源”,艺术创作讲的最高原则是道法自然,中国书画之根本亦即在于求道和悟道的过程。来德以其朴茂的笔墨、无限的意趣,达到艺术表现的自由,与古人所谓“脱化之境”,本质同一。山川是神圣的,自然是永恒的。大音稀声、一默如雷等词语都在说静的“空”与静的“纳万境”与“无尽藏”。来德的山水中没有人迹,甚至罕见草木,但亦可神游,他经营出了静穆空寂的宇宙空间,这正是东方古典哲学下的山水艺术的至境。

  山川由心造,法度去前规,来德在文字与山水构成的江山天地中,尽情地驰骋着,尽情的书写着天地之造化、宇宙之生机。我相信,像来德这样,从传统中走来,却又不为传统所缚的艺术家,一定能为中国笔墨文化的发展,贡献出他的力量。道代代传,法代代破,由中国传统文化派生出来的笔墨艺术,它的未来也永远不会穷尽。


美术作品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本文来源|湖南省书法家协会



参与评论 
我要评分
热门推荐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 - 899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