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选择
  •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首页> 动态展示> 文化

穿越欧阳询——记百姓课堂软笔楷书高阶班陈亚清老师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Sun Apr 30 17:25:00 GMT+08:00 2023来源:湘图百姓课堂《软笔楷书高阶》学员:姬新民编辑:曾颖

湘图百姓课堂新学年伊始,偶然听到一位同学说报了软笔楷书高阶班还说了一下老师的情况,我也慕名报了。这是我第二次与书法结缘了。第一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广州服兵役,周末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册《唐神策军碑》,价格一元。当时书店有“颜柳欧苏”几位大家的碑帖。也许因当时的人生活清贫而体形偏瘦而影响了审美情趣有关,故倾向于柳体的骨感而与欧阳询擦肩而过,这一过就将近五十年。但这却是自己与书法的最早渊源。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还是回到百姓课堂上来吧。


当我进入教室的时候,老师已经在那里忙碌了。打量了一下,任课老师是一位中年帅哥。这时,办公室李老师进来作了介绍:陈亚清老师潜心研习书法多年,颇有成就,而且热心公益书法教学事业,到百姓课堂讲课已有十多年了。听到这里,我才注意到陈老师已生些许白发,不禁肃然起敬!


微信截图_20230517172640.png


接下来陈老师开始讲课。他选用教材竟然是我们的长沙老乡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虽然相距一千多年,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还是觉得分外亲切。


陈老师教的第一个字是“大”,接着是“本”,“名”,“后”字。这四个字与我之前临过的柳体颇为不同。


首先,这“撇”和“捺”两划感觉稍显肥厚。


撇,尤其“名”字,好像狼尾,粗长有力,到了尾端略微往上翘,而且感觉是那么遒劲有力;


捺,酷似古代侠客随身的腰刀,刀片宽阔,刀背是直的,就好像那侠客准备搏斗的时候,持刀的右臂向斜下方伸出,刀尖格外锋利,仿佛透出一股寒光,随时随地都有一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感觉,威猛无比!


我刚开始临,墨总是不够用,尤其是“撇”、“捺”,似“狼尾”,似“刀片”,我将毛笔拖到中间,就出现空洞,好像断笔一样。后来听了陈老师指导,才知道是毛笔没充分发水,所以吸墨不足,导致墨汁过早断供。我及时纠正了用笔过程中的这个弊病。


其次,欧体的取势也与柳体大相径庭。你看那“大”字,向左取势,几乎到了极限,这样单看起笔的一“短横”一“长撇”,使这个字似乎就失去了重心,这细微之处,临帖过程的很难把握,需要既胆大又细心才行,否则,若把握不住,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陈老师先是在黑板上进行了一遍示范,他的处理方法是,将右边一“捺”写得又长又粗,与字的左边形成很好的呼应,这样就使这个字的重心稳固起来,整个字看起来斜而不倒,而且显得稳而不板,奇趣横生,让我茅塞顿开。


再次,欧体的间架结构与柳体的按部就班、平铺直叙有明显差异。比如“大”,“本”,“名”这三个字结构特点是靠内部的笔划明显紧结,即笔画往中宫靠拢的意思。短横,撇、捺、竖,点等笔画都非常明显地往字的中心聚拢。以至于陈老师还发明了一种“几何图形”教学法,就是这个字写完以后,再用红色笔在中心位置勾勒出一个三角形或长方形,来检验这个字的重心的稳固性,给我们把握字的结构提供了方便。


课堂上,老师还穿插着讲了一些楷书与纂隶的承继关系,使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书法艺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和蜕变的历史过程。这些看似跟写字关系不大,但同学们都明白,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积淀,是写不出一手好字的。


图片5.png


下课了,同学们仍意犹未尽,感谢陈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探寻一代书法大师的精神圣地;感谢百姓课堂,让大家在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同时,连接起了古今书法世界。


微信截图_20230517172843.png


图片7.png

(作者本人正在课堂练习书法)


全部评论
我要评分
相关阅读
相关活动
相关场馆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 - 899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