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寺,始建于唐,经宋元明清数次扩建,形成了大雄宝殿、观音殿、湘山殿等庞大规模建筑群,成为衡湘郴赣粤桂等邻近地区善男信女求财求嗣之佛地。
普济寺,被誉为“江南第三佛地”,同时也被列为嘉禾古八景之一——普济疏钟。然兵祸无情,普济寺于清咸丰二年被毁,咸丰九年修复。民国九年拆毁大雄宝殿,1965年寺庙被毁。
寺庙历史
嘉禾普济寺始建于唐代,有“江南第三佛地”的美称,是该县的八大景点之一。在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普济寺几度辉煌,几经沧桑,到文革期间“破四旧”时寺院被拆除。2001年,重修普济寺的项目通过省市批准后,该县将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投入1700万元,先后建成了寮房、山门、观音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伽蓝殿、放生池等主体工程和系列附属配套工程,对寺内道路和山门前的小游园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千年古刹得以重放光芒。
重修时期
普济寺昔为“江南第三佛地”,“普济疏钟”为嘉禾古八景之一。寺院始建于唐,经宋元明清数次扩建,观音阁(前殿)、大雄殿(中殿)、湘山殿(后殿)依山傍水、次第宏开。
观音阁内塑千手观音像,法度庄严、气宇祥和。往昔,入寺诵经拜佛者众,近则衡湘郴赣,远则广西广东,善男信女云集于斯,求财求嗣,香火鼎盛。有普济疏钟诗云:寺外青烟烟外峰,烟中佛寺晓鸣钟。烟消寺出钟方歇,钟撤烟飞寺又封。此地散花真普济,当年题壁可重逢。山僧若解纱笼意,漫说诗人莫继踪。叹千年古刹,文化景点,累为兵祸所毁。
相关典故
欣逢改革开放,民富国强。处太平盛世,享丰盈物质,忙竞争生计,诸多民众追思“普济钟声觉世长”之清净,乃倡重修普济寺。于是由县政协牵头,报省宗教局批准,公元2001年起重修普济寺。寺立丙穴之源、九老峰之麓,背枕蝙蝠灵山,前瞻仙人飞渡,右揽珠泉涌月,左拥晋屏晚翠,真清净之地也。
名界人士慷慨乐捐,广种善果,大修功德,助山门开启,观音殿落成,大雄宝殿奠基,后续工程亦将依图择时而建。若寺院毕成,则晨钟 暮鼓悠扬,塔亭宫殿层叠,青山流水掩映,烟雾香火缭绕,既为信众爱国爱教拓一净土,又为嘉禾文化旅游添一秀色,更为社会走向和谐筑一平台。
文化意义
夫禅者,定也;佛者,善哉。礼佛修法,贵在修心养性;克已度人,不分在家出家。有万千财富不忘风周济穷困,秉箪食瓢饮不忘敬老哺幼,共为修心之举;居权贵之位常怀为民之心,处卑微之境不坠忧国之志,同是人间大义。放开胸怀容人,守住条规律已,心便如南海宽阔;与人为善,宽厚谦让,勤勉诚信,身定被菩提祥光。能容人容物容事,省言省行省心,救苦救难救贫,则倍感天人和谐、心平境顺。此为佛之大者。
值普济寺重修之际,勒碑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