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与“船”的故事起源很早,在诗句中就有所体现
如李太白的逍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温如的沉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还有孟浩然的寂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从古至今,“船”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湖南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船的发展也远远早于其他交通工具
想知道湖湘木帆船有哪些历史和故事吗?
快来看看这个展览吧!
一帆一桅皆情怀——湖湘木帆船制作技艺展
本次展览,通过文字、图片以及实物展陈,带你走进湖湘木帆船的历史与故事。2018年,湖湘木帆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长沙市岳麓区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本次展出作品由湖湘木帆船制作技艺传承人刘罗三提供。)
船的历史——飞跃、突破
木帆船的演进从新石器时代的木排、独木舟开始。商代青铜工具能剖制木板制作木板船,殷墟中甲骨文“舟”字,依照象形文字理解是木板船的舷板和横梁,独木舟到木板船是造船史上的飞跃,标志人类不受自然原始材料的限制而进行再创造。
▲湖南风帆船之“渡划子”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斧、锯已经出现,造船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木工技术能使曲木压直,也能使直木压弯。春秋战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乘舲船余上沅兮”, 舲船就是有窗户的小船。
澧县发掘的独木舟距今有六千年左右。春秋战国楚将庄豪率舟师过长江到达临沅(常德)。秦统一后南征百越,为运送军队和粮食修筑连接湘江和漓水的灵渠,自此木帆船可以通过湘江向南过灵渠到达广西。唐朝铜官窑瓷器经木帆船运输远销日韩、波斯湾等二十多个国家。湖南四水一湖客观地理条件使得自古水运发达,解放初期木帆船还是我省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如今我们可以开车或乘坐地铁到达橘子洲,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出行方式很多。可在橘子洲大桥建成前(橘子洲大桥建于1972年),长沙湘江两岸的人员、物资全部靠船运输。
船上人家——苦也,乐也
与船相关的不止繁华热闹,还有寻常人家的小日子。“撑船,打铁,磨豆腐”过去三个苦行当,撑船排第一。
湖湘木帆船历史资料图
房屋不可动,舟船却不停,对渔民而言,船就是他们的居所,带着他们行在水中面对未知与变化。
▲船是渔民移动的房屋是他们遮风避雨的小天地
木帆船虽小,结构并不简单。从船头开始,最前面的船面,船家称之为“铺头”,铺头下面叫尖头舱,里面可存一些缆绳、铁锚、纤板等工具。再往后是前舱,是装货的辅舱,一道木梁与中舱隔开,紧靠后舱的是铺舱,相当于一间微型的木房,里面是船家的统铺,休息的场所,掀开铺舱下面的木板,就是一家人的储物室。在掌舵的区域,舵的半径之内还放着做饭的炉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船是渔民的家,承载了他们的食与住、劳作与生活。全家人在船中撑篙,摇橹,掌舵,扯蓬,吃饭,休息。
▲湖南机动船之“华山号”蒸汽轮船
船家人的生活规律仿佛与日月同行,早晨在日出时开工,夜晚见到月亮便收工。舟行生活,有时云淡风轻,看着烟波浩渺,白帆点点,晚照如金;而更多时候,面对着变幻莫测的天气与不可控的水面情况,经历着比陆地更多的艰辛与险情。所以同行的船家就是水上互相关照的邻居,这些风雨同行的人唤彼此为“老邦四邻”。正是无数船上人家的小故事,汇成了水上航行的沉浮史诗。
中国人历来赞美“风雨同舟”的情义
也把祝福说进了“一帆风顺”里船是交通工具
我们更借由船来抒情、感怀
更多精彩,现场呈现~
“一帆一桅皆情怀”
快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我们一起探索木帆船的历史与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