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选择
  •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首页> 动态展示> 文化

爱洒“阳光家园” ——记我市县级非遗传承人罗立新

发布时间:Thu Dec 10 12:46:00 GMT+08:00 2020来源:涟源在线编辑:涟源市文化馆

  6月17日下午,涟源市阳光家园的扶贫车间里,阳光家园残疾人艺术团的13名团员围坐成半圆,认真听着我市县级非遗传承人罗立新讲解中国民族戏曲(湘剧打击乐)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随后,锣鼓齐鸣,由刘丽、吴彪、刘力形、吴朵花、字江磊五人打击的《锣鼓经》整齐铿锵,成了罗立新心中“最动听最美妙”的声音。

   “非常感谢罗老师一年多来的无私爱心付出,艺术团的表演才像模像样。”阳光家园负责人陈斌由衷地说。 


  54岁的罗立新是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退休人员,父亲罗台萼是原市湘剧院久负盛名的打击乐专家,罗立新自小受艺术的熏陶和父亲的教导,得以传承父亲民族传统打击乐的精髓和“真传”。2016年,罗立新退休后,每年都有10余名孩子被家长送到她那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因为她知道,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非遗传承人及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使民族艺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让中国民族艺术源远流长。


  阳光家园是我市一家专门护理智障、肢残残疾人,为他们改善生活品质的托养机构,常年保有70余名残疾人的规模。家园另一负责人梁炯发现里面有20余人热爱艺术,喜欢唱歌,于是,想到成立艺术团发挥他们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演出获得一点报酬。“要达到较高水准,需要有一个专业的人士来指导才行。”梁炯心想。几经打听,有人推荐了罗立新。梁炯一听非常高兴,转念又心里打鼓:“罗老师会来吗?多少钱一个课时,机构请得起吗?”怀着忐忑的心情,2019年3月,梁炯拨通了罗立新的电话。   


  “一听说是残疾人群体,我立马就高兴地答应了,如果能够把民族优秀文化传给这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当天下午,罗立新就来到了阳光家园,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特殊学生,也开始了异常艰难、辛苦的教学之旅。

  一个简单的锣鼓敲击动作,正常人几次几十次可能就学会了,可这是一群智力有障碍、肢体残疾不协调的学生,罗立新有时得教上几百上千遍。又说不定这时学会,等下又走样。艺术团里的刘力形智力有障碍,罗立新手把手教他打一钞,一年多才基本学会,起初教时,刘力形总是手把手教的这一会打得好,离开又打乱了,罗立新只好又一遍遍示范一遍遍教。艺术团13名骨干都是罗立新这般不厌其烦“磨”出来的,她从来没有一句牢骚、一句怨言。     


  除了一个星期两次的正常教学,其他时间,罗立新都是随喊随到。她服从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安排,多次去育才、双江学校及马头联校的多所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有几次我正在教学生,接到艺术团的电话后,我就另外帮学生安排时间,先满足艺术团的教学。”去年9月,阳光家园组织艺术团在人民公园进行排练。不一会,陈斌和梁炯感到节目排不下去了,便拨出了“求助”电话。罗立新很快从木材公司的家里来到了现场。       

  艺术团在罗立新的精心指导下,进步很快,慢慢受到邀请在社区、企业开展一些演出活动。罗立新多次来到现场为他们指导和“撑台”,对于阳光家园组织的义卖活动,罗立新不仅自己购买,还带着学生来到现场为爱心助力。      


  “去年底,机构说要和罗老师结算一下教学费用,被她一口拒绝了。”陈斌说,“我们打算补助罗老师一点车费,她也坚决不收。”罗立新就这样高兴地打着“义务工”,把从父亲传承过来的民族传统艺术,“复制粘贴”给这样一群热爱艺术的特殊群体。    


  “罗老师是一个热爱艺术、对艺术执着追求的人,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把残疾人带进艺术的殿堂,我们为她点赞。”  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周钟鸣如是评价罗立新的爱心之举。(肖星群  杨卫星)


全部评论
我要评分
相关阅读
相关活动
相关场馆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731 - 899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