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旧唐书》记载,双峰杖头木偶戏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杖头木偶又叫托棍木偶,形体约60厘米,有3根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表演者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通过木偶操纵表现剧情,表演人物。木偶戏是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木偶不能说话,也没有脸部表情,所以要求木偶的操作者要熟悉剧情的发展,揣摩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把自己的情感带到表演中去。
木偶戏表演的剧目大多是历史传统戏、神话剧,以演唱湘剧为主,间杂地方花鼓戏,还有歌舞、哑剧等。剧目包括商朝《封神榜》里的《渭水访贤》、《泗水关》、《三山关》、《大破诸仙阵》、《金鸡岭》;唐朝《薛刚反唐》、《薛刚复唐》、《薛仁贵征东、征西》;宋朝《狄青平西、平南》、《杨门女将》、《天门阵》、《大战洪州》;元朝《刘伯温访主》、《三打朱石矾》;明朝《金玉满堂》、《龙珠马》、《永乐关灯》;清朝《全家义》、《康熙游热河》、《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闹高家庄》;花鼓戏《刘海砍樵》等200多个。
杖头木偶戏表演
双峰杖头木偶戏民间俗称“观音戏”,实属梨园启教,是当地婚丧喜庆、起屋上梁、祭祀娱乐的主要内容,依事而定,各不相同。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儒、道、释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当地人民谦让坚忍,仁义友爱的性格,相信轮回转世,善恶相报,家和万事兴等,向往和谐的理想生活,所以当地人民有什么祈愿或是消灾就请唱平安戏。
平安戏演《观音菩萨修行》中的《香山记》,包括观音菩萨出世、成佛、普渡等20个剧场,时间较长,需3—7天;婚庆则演花鼓戏改编的《小砍樵》倡导家庭和睦,互敬互爱;上梁则演《张四姐下凡》以示吉祥兴旺;寿庆分男女,男寿演《程咬金上寿》、《郭子仪上寿》,女寿演《王母上寿》弘扬忠孝礼义;庙宇、祠堂祭祀则演《封神榜》和与祠堂同姓的历史名人剧,祈求神灵保佑和四季平安。以湘剧唱腔结合地方方言演唱,诙谐幽默,雅俗共赏,独具特色,很受当地欢迎。
杖头木偶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