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的毛主席像章、各个版本的毛泽东选集、不同时期的毛主席照片、琳琅满目的毛主席语录……在东江湖红色文化馆里,展示的主要是一件件特定历史时期的珍贵史料。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段历史。”去年冬季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日子,在他的办公室里,刘社鹏告诉记者,他建这个红色文化馆的目的,就是要让参观者透过一件件实物,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进而反思历史、正视现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这个位于东江湖畔,与东江湖奇石馆毗邻的博物馆,它的主人,也是东江湖奇石馆的馆长刘社鹏。
形态各异的毛主席像章、各个版本的毛泽东选集、不同时期的毛主席照片、琳琅满目的毛主席语录……在东江湖红色文化馆里,展示的主要是一件件特定历史时期的珍贵史料。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段历史。”去年冬季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日子,在他的办公室里,刘社鹏告诉记者,他建这个红色文化馆的目的,就是要让参观者透过一件件实物,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进而反思历史、正视现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用20多个专题展示一段特殊的历史 东江湖红色文化馆就在东江湖奇石馆的旁边,两层楼(两个展厅),面积并不宏大。 馆内一件件特定历史时期的物件、史料,被分为20多个专题展示,包括像章篇、语录篇、选集篇、票证篇、小人书(连环画)篇、样板戏篇、诗词书画篇、书刊杂志篇等。 走进东江湖红色文化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毛主席的画像。“这三幅画像有两幅是网织作品,一幅是针织作品,都非常优秀和珍贵,你看画像上的‘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四个伟大’是当时经典的铭文,还有‘毛主席去安源’也是那个年代经典的主席像。”刘社鹏介绍。 三幅毛主席画像的对面墙上,挂的是1968年10月创作的《祖国山河一片红》刺绣画,这是少有的大幅红色刺绣画。此画生动描绘了当时各地革命委员会成立时红红火火的氛围,史料性强,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一件件实物,带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比如,在一楼展示的各类书刊中,你会发现,这些书籍的封面通常都是红彤彤的一片,图案多为毛主席肖像、语录、红太阳、红旗、工农兵、学生等,其中工农兵群众和学生手捧红宝书,斗志昂扬,是最有代表性的图案;扉页上多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彩像,其中又以在天安门城楼上着军装的彩照最为常见。 在“陶瓷实物篇”里,你也可以看到,那个年代人们日常用的杯、碗、碟等,上面都印有毛主席语录、诗词和革命口号。 “东江湖红色文化馆,藏品丰富,在里面参观让我回忆起经历过的那个年代,非常震撼。”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女士说,想不到在花甲之年到东江湖游玩,还能看到一处这么有纪念意义的展馆。 展品全部来自于馆主的私家收藏 刘社鹏(右)是东江湖奇石馆的馆长,也是东江湖红色文化馆的馆主,馆内展示的这些珍贵史料,全部来自于他的私家收藏。 刘社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集这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物件,那个时候他还在广西的部队当兵。“刚刚改革开放嘛,很多人都把这些东西毁掉,而我就开始收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喜欢。”刘社鹏告诉记者,当时他一到周末就会往广西的废品收购站跑,在里面淘东西,而如果是出差到外地,工作之余他最爱逛的也是古玩市场。 “最开始是‘收’,有什么就收什么,到后来收到的东西渐渐多了,我就编成目录,转为‘搜’了,这个时候是缺什么找什么。”在这些收藏里,刘社鹏最满意的是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著作。几十年来,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有6万多枚4万多个品种,在东江湖红色文化馆里仅仅展出了2000多枚。 这些像章,从规格上说,大至斗笠,小到指头,有圆有方,造型各异;从材质上说,有金、铜、铝等金属的,也有木、竹、瓷等材质的,各具特色;从生产单位来说,有解放军团以上单位,地方县以上各级革命委员会,各厂矿企业革命委员会等;从背景看,有红旗、葵花、梅花的,也有红心、五星、金光的;从形式上看,有单枚、对章、套章等。“光是目录,分门别类,我就编了好几本。”刘社鹏介绍。 毛主席的著作,刘社鹏收藏有16个国家、8个少数民族的版本。此外还有《红旗》杂志,从1958年元月1日的创刊号,到1988年6月16日的停刊号,刘社鹏的收藏一期没少。 收藏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其中也有好玩的故事。有一次刘社鹏出差西安,在古玩市场发现一尊毛主席的半身石膏像,爱不释手收了过来。为了防止损坏,刘社鹏将主席石膏像用大背包背在身上,准备坐飞机带回家。 可他经过机场安检时,却被工作人员拦下,要求他托运。“我就是怕主席像被损坏才不托运的。”刘社鹏告诉记者,他当时问安检人员,你知道我背的是什么吗?工作人员摇头。等背包掀开,工作人员发现是毛主席像后,不但客客气气放行,还专门把商务舱的一个空位留了出来,说“就请毛主席坐在商务舱吧”。 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刘社鹏收藏的这些特殊时期的红色史料,原来在东江湖奇石馆的二楼有陈列,但没有独立出来,此次建成独立的东江湖红色文化馆,也是圆了他的一个梦。 军人出身的刘社鹏是毛主席的铁杆粉丝,对毛主席有着一份独特的崇拜和热爱之情。“主席缔造、领导党和军队建立的不朽功勋,将世代敬仰,千古传颂。我们在观看这些珍贵丰富的历史资料时,可以直接观察体验到伟人在党和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英雄气概,在与天斗与地斗与反动派斗争中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坚定信念,在推翻旧制改造社会中气势磅礴威震天地的伟大气魄。” “缅怀伟人功绩、传承红色基因、探求中国道路、实现富国强军。”刘社鹏告诉记者,他打造东江湖红色文化馆的初衷和目的,都在这四句话里了。 “历史不是虚无的,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段历史。当然,不管人们怎么评价这段历史,但是它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需要透过一些真实的物件去了解它、证实它。”刘社鹏讲了两个小故事,其一是有领导参观时,质疑“八个样板戏”的说法,刘社鹏拿出他收藏的“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翻出权威报道,领导没有再说话;其二,说上海人小气,最会精打细算,刘社鹏就从他收藏的粮票里找到了证明——全国的粮票都以“两”为单位,只有上海的粮票以“半两”为单位。 “昨天的历史就是今天的财富,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刘社鹏希望,每一个进入东江湖红色文化馆参观的人,会在对这段特殊历史的缅怀和反思中奋起,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并继续创造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对公众免费开放 希望有专家和志愿者助力史料保存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进馆了解历史,东江湖红色文化馆是公益性质的,完全免费对公众开放。 这对于刘社鹏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办奇石馆我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办红色文化馆,史料保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刘社鹏告诉记者,目前东江湖红色文化馆,在史料的防尘、防潮、防虫蛀等方面,没有任何的经验,很多的史料面临着毁坏的风险。他希望能有这方面的专家或者志愿者来帮他出点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