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无纸化办公、智能家居、遗传工程……这些我们如今非常熟悉的名词,其实早在四十年以前,就有人预测到了。这个人就是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
▲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也有一些实验室在构想信息化网络的可能性,不过,大多数人还都认为计算机仅仅是一台廉价、高效的聪明机器,而托夫勒却把它看作“新文明形态的诞生”,他在著作《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这些预测。
▲1980年版《The Third Wave》
“要不了多久,每家每户都会有一台计算机。”
“电子邮政系统将取代邮差和过重的邮袋。”
“越来越多的工作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只要配有合适的通信设备,甚至在我们自己家的客厅中即可处理。”
在《第三次浪潮》中,托夫勒认为,人类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化浪潮,每次都抹杀了先前的文化和文明,以前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
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农业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在第一次浪潮出现之前,大多数人生活在经常迁徙的小团体中,以采集、渔猎、畜牧为生。大约在1万年前的某一时刻,农业革命开始,形成了村庄、部落、耕地及新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长达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时期;
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开始,掀起了第二个全球变化的大浪潮。新生的工业化以更快的速度蔓延至各个国家。从此,这两股截然不同的浪潮以不同的速度同时席卷了整个世界;
第三次浪潮——信息化革命,今天,历史的发展速度更快,第三次浪潮很可能将会横扫历史,在几十年内结束。
微型计算机经销商Alan P. Hald曾经写了一篇充满趣味的文章,Hald在文章中说,“家用计算机已经可以谈话、解释谈话内容和控制一切设备,再加上一些感应器、一套基本词汇,以及电话线路,你的房子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讲话。”
假设你现在正在工作,电话铃响了,是你的房子——福来打来的。福来早上看报时留意到最近的盗窃案,同时瞥见气象报告将下大雨。这条新闻提醒了福来检查一下屋顶,发现一处地方有漏雨的迹象,你一向很信任它的判断,批准了它的提议。剩下的事就很好办了,福来打电话给修理屋顶的人……
第三次浪潮揭开了新纪元,多样化的文明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我们也因而迈入“信息社会”。
过去,有许多人未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就是因为他们不识字。在第二次浪潮时代,具有阅读能力是人事部门招聘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需要看得懂表格、机器操纵标识、工作指示等。
然而在未来的计算机世纪里,机器、用具甚至墙壁都会说话,大部分工作人员只靠听力就可以应付自如,因为机器会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过去,人们很难想象,庞大的工厂和高耸入云的办公大厦会人去楼空,成为阴森的仓库和荒凉的活动空间。
然而,这正是更先进的第三次浪潮的新工业可能带来的景象:回到以先进的电子业为基础的电子住宅,使家庭重新成为社会的中心。这一转变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人们不必再踏入公司或工厂,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都消磨在家里。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1980在美国出版,1983年前后就被引进到了中国,对当时国内的知识分子、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国人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所以中国赶上了第二次浪潮的末班车,而“第三次浪潮”来临时,中国主动迎接,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互联网成为改变人类命运和中国产业经济一股重要的力量。
转眼四十年过去,托夫勒当时的预测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世界已经跨入信息时代,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
然而,《第三次浪潮》在今天看来也并不过时,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关于新技术的预言,更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作者:[美]阿尔文·托夫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分类:商学院 最新上线
《第三次浪潮》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出版之际即引起全球热评,堪称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南。
本书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托夫勒认为,一股崭新的文明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进步不再仅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准来衡量,精神文化的富足也成为重要指标,这就是第三次浪潮。它鼓励个性,培养人类崭新的社会性格,它提倡发展全新的民主,摈弃谬误和偏执的观念。
如今,托夫勒笔下的信息革命早已席卷全球,“第三次浪潮”也演化为一种思维框架,帮我们站在未来先驱的肩膀上,理智、宏观地看待这个变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