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约
当前位置:活动预约>【活动预告】 “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即将开展
【活动预告】 “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即将开展
活动时间: Tue Mar 16 00:00:00 GMT+08:00 2021-Mon May 03 00:00:00 GMT+08:00 2021   已结束
活动地点:湘博一楼特展一厅
咨询电话:(0731)84415833
主办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中,东晋诗人陶渊明绘就了一幅岁月静美、诗歌田园之桃源胜境,成为人们追求徜徉向往的永恒情结。


恰巧湖南西北部也有一处胜地,自宋以来,便以“桃源”为县名,这里风光迤逦,景色优美,享有“仙境”之美誉。




“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将于2021年3月16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


该展是我馆与桃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桃源工”系列展中的刺绣篇。

展览遴选170余件(套)公私收藏的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为展品,精湛的绣工、多样的题材、不一样的造型以及大俗大雅的艺术特质,在桃源刺绣中都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桃源人在这方土地上创造了湖湘区域独有的桃源文化。展览从桃源刺绣的工艺成就、美术成就,以及在民众生活中的功能日用三个方面,抓住桃源刺绣的个性化气质特征,以多组合、多角度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人物、瑞兽、祥禽、博古和山水五大表现题材的造型与色彩突显桃源刺绣的艺术成就;通过刺绣的特色技艺和齐备的针法诠释桃源刺绣技法工艺的精髓。

展览旨在通过历史上桃源刺绣曾取得的不俗造诣的揭示,为当今桃源刺绣传统技艺的恢复激发活力,为其走上个性化的传统工艺振兴之路助上一臂之力,也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博物馆人的“非遗力量”。


640.webp (18).jpg


仙境有花开

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

2021.3.16 开展

湘博一楼特展一厅

免费向公众开放


640 (7).png

640.png


桃源有“戏窝子”之称,境内的武陵戏、花鼓戏、傩戏等地方戏剧深植于民间,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文故事往往成为刺绣的表现题材。绣品纹样取材于桃源汉剧《穆柯寨》,画面构图饱满,人物丰富,刻画细腻,刺绣技法及针法多样。


640 (1).png


桃源刺绣中多见有以荷叶、莲花、莲藕等植物和鸳鸯、翠鸟、游鸭、沙雁、鹭鸶等水禽组合在一起的池塘小景纹样题材的绣品,这件被面主体纹样为“莲间鸳鸯”,其中水禽的刻画细腻生动,充满生活气息。被面以毛针、掺针、扎针、分筋针、垫针等多种针法绣制,色彩运用娴熟,色泽喜庆,阴阳浓淡过渡自然,是桃源刺绣中的佳作。


640 (2).png


与苏绣叶脉表现普遍运用的留水路的技法不同,桃源刺绣往往以分筋针来表现花草的叶脉纹理,肌理刻画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件绣品中太狮少狮嬉戏于红花绿叶之间,绿叶硕大婉转,运用分筋针以白色线表现叶脉肌理别致醒目,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640 (3).png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是民间美术图案构成的基本特征。门檐以三猴嬉戏于花间为刺绣题材,绣品构图充满生活气息,纹样中一猴抓捏蜜蜂的纹样谐音于“封侯”,寓意吉祥,表达出民众对富贵与荣华的追求。



640 (4).png


“鬅(péng)毛针”是湘绣用来表现虎、狮毛质感的特有针法,被指与桃源刺绣中的毛针有着一定的渊源。这件绣品中的太师运用毛针绣制,所绣物像粗犷大气夸张,具有典型的桃源地域文化特色。太狮鼻子垫针的运用,又反映出桃源刺绣所蕴含有潮州绣的技法因素。


640 (5).png


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融合吸收了苏绣、粤绣等绣种的刺绣技艺,针法齐备而富于变化,多种针法的运用丰富了绣品的表现力。门檐中锦鸡羽毛即运用了盖针针法,运针刺绣时先用掺针或其他针法绣好物象的基本颜色,再根据斑纹的色彩和部位,加绣一层。



640 (6).png

参与评论 
我要评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