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财政司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更好地开展娄底市脱贫县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建设项目,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依托“湖南公共文旅云”平台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传承”活动,让群众充分享受艺术普及的惠民春风,进一步加强娄底市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娄底市全民艺术普及数字化服务水平。
湘剧发源于明代
是湖南省的一个代表性剧种
具有省剧之誉
涟源湘剧作为湘剧的分支
也彰显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本次“戏曲进校园·非遗传承”活动
来到了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学校
让我们一起跟随涟源湘剧传承人的步伐
走进湘剧的世界~
直播时间
11月5日(本周五)15:00
直播地址
直播内容
1、湘剧的来源
2、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介绍
3、湘剧的四大名著
4、戏曲(湘剧)乐队
5、戏曲打击乐的作用与重要性
6、介绍戏曲打击乐器名称及作用
讲师简介
罗立新,女,汉族,1966年出生,目前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涟源湘剧的娄底市级非遗传承人,湖南省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原涟源市湘剧院)打击乐当家司鼓。国家三级演奏员,湖南省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协会会员。
1980年,罗立新进入涟源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原涟源市湘剧院)跟随父亲罗台萼(原湘剧院当家鼓师兼作曲)学习民族戏曲(湘剧)打击乐,1982年通过考试正式转正,在湘剧院工作至2016年退休。
为了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湘剧、也让湘剧乐器后继有人。罗立新退休后继续做传承工作,把“非遗”传承作为重要内容,带着打击乐器走进校园、走进社会。2018年以来先后为涟源市湄江长春联校、新新学校、育才学校、七星街镇中心小学、民主学校、蓝田中学、行知学校、娄底人文科技学院等20多所学校免费传承湘剧乐器的打击乐课几百节,参训学生达5000人次。另外还设立了三所小学、一所中学、一所大学和一个残疾人艺术团作为公益传承基地。2020年湄江长春联校学生参加娄底市文旅广体新局举办的“非遗”成果展获“一等奖”,2021年新新小学自创自导的大型打击乐合奏节目已入选娄底市文旅广体新局非遗成果展晚会。
在认真做好“非遗”传承的同时,还参加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级雷锋标兵,先后被中共中央“学习强国”、中国基层网、湖南日报、湖南文明网、新湖南、湖南公共文旅云、娄底广播电视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
所获荣誉:
1985年,湖南省第一届“洞庭之秋”艺术节《桃李争》(担任打击乐演奏);
1997年,湖南省艺术节剧目《国土卫士》获演出二等奖(担任打击乐演奏);
1998年,娄底市创作剧目会演新编现代湘剧《兵妈妈》获娄底市“五个一”工程奖(担任打击乐演奏);
2000年,湖南省第二届新剧目会演新编历史现代湘剧《篾匠闯兵营》获省新剧目二等奖,获娄底市“五个一”工程奖(担任司鼓);
2006年,湖南省第三届新剧目会演新编现代湘剧《乡村吉尼斯》(担任打击乐演奏);
2010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湘剧折子戏《扫松》获表演奖(担任司鼓);
2013年,全省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和新创小戏比赛湘剧《拦马》获表演三等奖(担任打击乐演奏);
2014年,湖南省首届票友大赛大型湘剧《李三娘》获优秀剧目展演奖(担任司鼓);
2015年,第三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烧车御史》获田汉大奖(担任打击乐演奏);
2018年,湘戏新角一湖南基层院团地方戏曲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产子》(担任司鼓)。
学校简介
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5年的“安化县丰乐乡十保国民小学”,几经县域分划,历史变迁,1952年,改名为“涟源县石陶乡长春学校”。1994年改名“涟源市湄江镇长春学校”。2006年撤并周边四所村校,择址新建“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
学校位于湖南省湄江国家地质公园核心景区内,占地面积20亩。周边环境幽雅,有“门吞十里画廊,背倚香炉群峰,左拥长春青山,右揽湄江秀水”之说。
学校现有一至六年级教学班12个,学生413人,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先锋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学校”。2020年7月,全国非遗项目——涟源湘剧打击乐传承人罗立新老师走进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学校传授传统打击乐;9月,在学校组建湘剧打击乐小组,每周两节课。12月21日,涟源市湄江镇长春联校学校在“第三届娄底市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湖南省文明办,湖南省文明网对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湘剧打击乐小组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导。
11月5日(本周五)
来直播间
一起学习湘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