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雨,一直下。显得不甚融洽!
眼看长霉了,赶紧来长沙博物馆,
湘城讲坛系列讲座妥妥cover这个冷雨季。
让发霉的小心心,吐出新芽~
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城在哪里?
在这座城里曾经住过哪些人?发生过哪些事?
四羊方尊、大禾人面纹方鼎、皿方罍[léi]、象纹铜铙等在中国青铜器史上赫赫有名的青铜重器居然都来自以宁乡黄材盆地为中心的洞庭湖流域,是巧合还是必然?
楚汉时期,曾盛极一时的湖湘大地都发生过什么?
密集分布的湘西古城会告诉我们答案。
正如中国考古泰斗张忠培先生所言:
“里耶秦简的价值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里耶秦简堪称一部“活着的”秦朝百科全书式的档案库。
城头山
——中国最早之城的千载兴衰往事
赵亚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一室(史前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主持过汉寿马栏咀、澧县优周岗、澧县孙家岗等史前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2011—2015年间主持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的考古勘探与发掘。曾先后发表《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城墙与护城河2011-2012年的发掘》、《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聚落壕沟功用分析》和《浅析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时期城墙与护城河的修建》等专业报告与论文十余篇。
城头山航拍图(图片来源:城头山遗址管理处)
距今6000年前,一座土城在东亚大陆的遍地洪荒中耸立而起,折射出中华大地上第一缕文明之光。这就是城头山古城,洞庭西北,武陵之东这一神奇地域万年史前文化演进的结晶。
城头山古城历经两千载的兴盛、繁华与没落,最终在距今4000左右,即中国进入国家文明的前夕,悄然隐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考古工作十多年的田野发掘与研究,再次揭开这座史前古城的神秘面纱。期间两次获得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又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城头山的考古发掘成果已被记载到了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写进了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现在,城头山已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外开放。
本场讲座将由城头山2011-2015年度考古工作的主持者赵亚锋与您分享这座中国最早之城的千载兴衰往事。
谁的青铜器:湖南商周青铜器之谜探索
盛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湖南商周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已在《江汉考古》、《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湖南考古辑刊》等刊物发表简报、论文数篇,参编《青铜器与中国青铜时代》、《九十年殷墟考古人与事》等著作。
象纹铜铙,1983年宁乡县月山铺出土。(图片来源:长沙博物馆)
近代以来,以宁乡黄材盆地为中心的洞庭湖流域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大禾人面纹方鼎、皿方罍[léi]、象纹铜铙等在中国青铜器发现史上赫赫有名的铜器即为其中的代表。然而关于这些青铜器的来源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被称为“湖南商周青铜器之谜”。
谁铸造了这些青铜器?它们的主人又是谁?本次讲座将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
唤醒沉睡的古城
一一探秘沅水、澧水流域楚汉古城
高成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88-1992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2-2001年在湖北省宜昌博物馆工作;2001-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4年进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东周秦汉考古和商周青铜器。代表论文:《东周吴越铜器墓研究》,《淅川和尚岭楚墓的时代问题》,《长沙市博物馆所藏深腹矮足铜鼎浅析》,《从考古发现看早期秦楚关系》、《关于湘潭青山桥铜器窖藏的时代问题》《从考古发现看商周时期湖南与岭南的交通》等。
沅水澧水楚汉古城分布(图片来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超级大国,昌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大半个中国。
湖南乃南楚之地,也是最后被秦国占领的一块地方。在湖南境内,存在着许多战国(楚)至汉代的古代城址,其密集程度几乎与现在的县城相当。其中湘西的澧水和沅水流域,是目前发现楚汉城址数量最多的地区,如澧水流域有澧县的古城岗城,临澧的申鸣城、宋玉城,石门的古城堤城,慈利的白公城等;沅水流域有常德的索县城,桃源的采菱城,沅陵的窑头城,保靖的四方城、龙山的里耶城以及溆浦的义陵城等。
通过对湘西地区楚汉古城多年的实地调查和研究,高成林将当年湖湘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细述几千年前发生在湖湘大地上的秦楚大战;复原战国秦汉时期湘西地区行政变迁;勾画出湘西地区曲折多变的中国化进程。
里耶一号井的发掘与出土简牍保护整理
张春龙,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参与发掘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一号井和出土简牍的保护整理,发掘湖南郴州苏仙桥古井,参与保护和整理4号井的三国吴简与10号井出土的西晋简牍。关于简牍研究的著述有《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湘西里耶秦简选释》、《张家界市古人堤遗址与出土简牍概述》、《湖南张家界古人堤简牍释文与简注》、《慈利楚简概述》、《里耶秦简中的祠先农简》、《湖南郴州苏仙桥四号出土吴简整理研究》、《里耶秦简》【壹】【贰】 等。
里耶秦简九九乘法口诀表(图片来源:里耶秦简博物馆官网)
2002年6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三万六千多枚秦代简牍。其中,绝大多数为木质,极少数为竹质,均为毛笔墨书,内容涉及邮传、历术、法律、军事等各个方面,涉面之广记事之详,叹为观止。里耶秦简为研究秦代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文献资料,极大地丰富人们对秦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认识。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被评为当年十大考古发现。
通过多年的修复保护、释读整理,里耶秦简的基础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考古报告付梓出版,作为里耶秦简的发掘者、保护者和解读者,古文字专家张春龙将为你解读里耶一号井的发掘与出土简牍保护整理工作。通过穿越两千多年前的里耶秦简,揭开曾经被迷雾笼罩的秦朝历史。
讲座地点:长沙博物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举办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博物馆
适合人群:历史文化爱好者
参加人数:260人(谢绝12岁以下儿童参加,恳请合作!)
预约方式:
1、打开“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菜单栏“长博指南”-“教育活动”进行预约。
2、已关注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预约(苹果手机用户推荐使用第一种方式,预约更顺畅)
公益讲座,免费参与。
小贴士:
✿预约系统调试中,如预约过程中遇到问题,请重新关注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再预约;
✿请凭活动预约二维码入馆和参与活动签到。建议拍照保留二维码。二维码微信客户端查看方式: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菜单栏“长博指南”-“教育活动”-“我的预约”-“查看二维码门票”;
✿请准时参加。因故不能参加者请于活动前1天16点之前取消预约,无故缺席将列入黑名单,一个月内不能预约参加博物馆的活动。取消方式: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菜单栏“长博指南”-“教育活动”-“我的预约”-“取消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