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读演俱乐部?
“让文字活起来”经典文学作品读演俱乐部成立于2018年6月,是长沙市图书馆推出的全民阅读推广创新项目,联合本土戏剧推广组织共同打造“阅读推广+艺术教育+文创开发”三位一体的综合性阅读文化推广平台。
“读演”即“朗读”+“表演”,是利用戏剧的“表演方式和舞台手法”将经典作品中的文字进行视觉化的重现,让阅读者化身为“表演者”,让“看书”转变为更深度的“朗读、表演、体验和感受”。长沙图书馆提出“阅读立体化”的概念,就是希望通过读演这种方式让书中的文字活起来,成为一个可看可听可感的立体故事。
读演俱乐部每一季活动都会从长沙图书馆的馆藏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一部作为读演书目,为报名参与的学员提供包含阅读分析、作品朗读、表演训练和读演呈现等内容在内的12次工作坊训练。工坊活动结束后进行正式的汇报演出,安排基本的舞美、服装、道具与化妆,挑选出一组参与学员分配有朗读者与表演者两种身份,共同协作完成剧本编排内容的舞台呈现。同时,接受所有爱好阅读和戏剧的观众到现场观剧,在欣赏舞台剧的基础上,激发大家对阅读的热情。
2 怎么报名?扫码!
1、周期:2019年3-4月
2、时间:逢周三19:00-21:00,周日(周六)14:00-18:00(特殊情况将有所变更)
3、场地:长沙图书馆创客空间&二楼报告厅
4、书目:待定
5、课程:参与者将通过12期活动课程完成
1)作品阅读训练
2)文学作品解析
3)文学表演创作训练
4)作品排演呈现四个部分,从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内涵、角色理解、艺术价值等多方面进行解读和表达。
6、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表,我们将筛选20位爱书人作为第二季工坊的固定参演成员(以工作人员通知为准),同时不定期放出围观坐席供更多人报名参与学习。
3 读演书目?投票!
以海莲和弗兰克这两位“爱书人”之名开启第一季后,第二季的读演将回到这片我们生存与生活的土地上。从近现代以来,湘籍作家一直都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拥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论是近代的丁玲、周立波、田汉,以及莫言获奖前唯一多次获得诺奖提名的沈从文,还是当代的韩少功、唐浩明、阎真、残雪、何顿、王跃文、何立伟等人,他们都在不断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这片土地上的人和故事。
第二季的读演书目,将从所有湘籍作家和与湖南相关的作品中产生。目前已甄选出5位作家作品,将通过投票的形式,由所有的阅读者们选出本季最终的读演书目,读者朋友可以在文末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你最想演绎的一本书。
韩少功丨《马桥词典》
韩少功,湖南长沙人,曾获“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现任海南文联名誉主席,著有《马桥词典》《山南水北》《月兰》等书。
《马桥词典》是韩少功讲述湖南本土文化的代表作品,以作者当知青时下乡工作生活的湖南省汨罗县天井公社为取材地,以其风土人情为素材,虚构了一个湖南村庄“马桥镇”,集录了当地“马桥人”的日常用词,全书共计115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沈从文丨《边城》小说集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也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著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书。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当时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
何顿丨《我们像葵花》《湖南骡子》《幸福街》
何顿,湖南长沙人,下过乡,读过大学,当过美术教师,干过装修等,主要作品有《就这么回事》、《我们像葵花》、《湖南骡子》以及最新出版的《幸福街》等,何顿的小说无一不写长沙,写这座城市里的故事和人物,被评论界视为“新生代”和“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新作《幸福街》起始于2015年何顿被诊断为直肠癌的期间,手术的前一夜,何顿陷在对死亡恐惧与对生命思索的复杂情绪中,朦胧之中,他仿佛看到儿时居住的“幸福街”上那个最漂亮的女孩林阿亚。书的扉页上写道:“再大的历史风云,也会在小人物的命运里得到投射”。
残雪丨《黄泥街》《痕》
残雪,湖南长沙人,中国先锋派文学代表作家,曾先后获得美国纽斯达克文学奖提名、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提名、英国伦敦独立外国小说奖提名等。特殊的童年经历,使残雪沾染了楚巫文化的神秘因子,楚巫文化逐渐内化为她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残雪后期的重要作品《痕》当中,以名字叫“痕”为主人公和以名字叫“述遗”为主人公的几个中短篇《海的诱惑》、《痕》、《下山》、《新生活》等,在原有风格基础上增加了故事情节,但其中依然充满了人物在黑暗灵魂之境中摸索前行时与分裂的各个自我对话,以及人物与外部世界的对话。
龙应台丨《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当代著名作家、文化批评家和优秀的文化建设者,她习惯用直接而有力的杂文,“笔锋常带情感”,来揭示社会的病情。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一书,是龙应台写给其母亲的书信集,她透过给美君的信,以母亲为引,以三代的亲子关系串联出人的一生里大大小小,那些看似不重要,却在真正书写我们生命的东西。谈生与死,大我与小我,上一代与下一代。她说,从失智那一刻,母亲已远离,即使生命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