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国文系拟了一道入学考试试题,就是对一个对子:“孙行者”。
考生的答案千奇百怪,唯独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周祖谟的对句得了满分,他对的是:“胡适之”。
就这次命题,陈寅恪先生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提出,“对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可以测试应试者国文程度和思想条理。”他认为对对子可看出考生分别虚实字、分别平仄声、读书之多少、语藏之贫富、思想之条理等能力和水平。可以说,看一个人中文水平高不高,对个对子可窥一二。
在中国,宅第亭阁、寺庙观庵、名山胜景等古迹都有对联,古迹孕育、催生了对联。每逢春节,门口的春联更是必不可少。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在中国,宅第亭阁、寺庙观庵、名山胜景等古迹都有对联,古迹孕育、催生了对联。每逢春节,门口的春联更是必不可少。
对联艺术,我们究竟知晓多少?
长沙图书馆青苗国学馆特开新课“吟联作对”,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门国家级非遗艺术吧!
活动时间 3月23日(周六)下午2:30-4:00
活动地点 长沙图书馆2楼214室
活动人数 30人(16岁以上读者)
报名方式 关注长沙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入【微服务大厅】,点击【活动报名】
温馨提示 本活动为成人活动,勿带小朋友参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