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弥满爱心的书香——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涟源市图书馆
弥满爱心的书香——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涟源市图书馆
Fri Sep 01 00:00:00 GMT+08:00 2017

以“创新中国:技术、社会与图书馆”为主题,中国图书馆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在安徽铜陵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多名图书馆业代表和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期图书馆业的责任、使命和前景。会议评选和表彰了25个“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涟源市图书馆成为湖南唯一入选这个奖项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数十载荜路蓝缕,数十载艰辛创业,涟源图书人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把光荣和梦想闪耀在灿烂的星空,闪耀在中国图书馆业的最高领奖台上。


3.1.jpg


涟源蓝田,巜围城》故里。这里承载过一代知识分子教育救国文化强国的希望和梦想。尽管流逝的岁月抹去了许多的历史痕迹,然而传承下来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精神深深地浸润着这方土地,散发着愈久弥香的文化魅力。


3.2.jpg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的涟源籍作家谭谈恳请全国广大作家文艺家为涟源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一本书,献一份爱心。谭谈的倡议得到了全国广大作家艺术家的热烈响应。


涟源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建设涟源市图书馆作为一项跨世纪的文化工程,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2000年,建筑面积达4900平方米的涟源市图书馆建成开馆。秀丽的涟水河畔,一座三闾鈡楼一座爱心书屋隔河相对,接力着延续着相隔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传承和梦想……

         

新环境,新动力,新目标。涟源市图书馆建成开馆以来,着力抓队伍强素质,各项业务全面拓展,采编部、图书外借处、报刊阅览外借综合部、少儿部、地方文献参考咨询部、作家签名图书珍藏库,全面运转和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示厅、少年儿童阅览室等空间服务区功能明晰,管理科学,逐步形成了日接待读者一千人以上的承载能力。 


把爱心文化作为立馆之本,以馆藏特色文献为重点,做大做强服务品牌。不断扩大作家签名图书珍藏库。涟源市图书馆与全国上万名作家艺术家建立了紧密联系,形成朋友圈,扩大影响力。精心策划和开设常年性文化名人论坛和文化艺术展览,搭建文艺家与读者、观众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目前珍藏库共收藏巴金、冰心、臧克家等全国著名作家的亲笔签名图书近万册。


宽敞明亮整洁安静的期刊借阅室,百余种报刊杂志整齐排列,常换常新。室内漂亮的绿色盆栽、墙上的饮水设施,桌旁的放大镜老花镜以及日常备用药、针线包无不体现着图书馆员工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成为了许多读者尤其是老年读者倍感温馨的第二个家。


强力启动小手牵大手计划,把有限的资金向少儿读物倾斜。构造色泽明丽活泼舒适的少儿阅读环境,不断丰富少儿读物的种类和层次,与学校和培训机构紧密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周末去图书馆逐步成为孩子们首选的休闲方式。连续9年涟源市图书馆代表娄底公共图书馆参加全省少年儿童主题读书活动竞赛,共取得集体奖二金六银的不凢成绩。一批又一批小小书画家、小小演说家、小小设计师竞相涌现。“主题少年儿童读书活动”已成为了作家爱心书屋中心馆一个具有相当号召力的活动品牌。


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主阵地作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厅和文化展览厅,开辟“涟源讲坛”、“道德讲堂”及各种公益讲座,宣讲新知识、新观念、传播正能量。把科学知识、现代理念潜移默化带入市民日常生活。展览厅自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以坚持正面宣传弘扬主流文化为宗旨,实行无偿办展免费开放,先后成功举办以本土题材为主的美术、书法、摄影、剪纸及其它民间工艺艺术二十多次,观众数十万人。


2016年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涟源图书馆业迎来了建设发展的历史性契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投入80多万元进行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涟源图书馆门户网站数字图书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数字图书馆为观众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观众登录图书馆网站办理读者证成为数图正式用户后,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便可阅读到海量资源。多渠道多平台的数字阅读正引领时尚突破时空,为广大读者提供越来越髙效便捷的服务。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图书馆+家庭+办公点”三者结合新模式,开展延伸服务,全市已建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点26个。把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与图书馆服务结合起来,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利用共享工程优势资源开展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市共建立科技送书服务点30多个,吸引了12万名观众积极参与。设立图书流动车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园,并与文化馆、湘剧传承中心联手进村进社区开展流动借阅免费办证免费送戏送科普图书等活动,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肩负使命,牢记责任,涟源图书人,永远在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路上。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