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共文旅云(通讯员:高世逢)“谈古论今有甚说甚,扮文装武演谁象谁”。为期十一天的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经典复排剧目及新创小戏展演在风景秀丽的银城益阳圆满降下帷幕!
展演剧目《潇湘夜雨》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银城益阳,地处资江下游,河网密布,水资源非常丰富,自古是得天独厚,有口皆碑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和花鼓戏窝子。都说到益阳戏难唱,因为在益阳走错路都有可能遇到会唱花鼓戏的,益阳人爱戏、唱戏远近闻名。上到七老八十的老嗲嗲、老娭毑。下到五六岁、七八岁的学生娃,随便找一个都能来几段,不但唱得好,且花鼓戏味道纯正。本届艺术节经典复排剧目及新创小戏选择在益阳大剧院、清溪剧院展演,叫人欢欣鼓舞,意义不凡。十一天的展演,益阳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湖湘戏曲的味道,到处荡漾着看戏、谈戏、品戏的微笑。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湖湘戏曲,多姿多彩,出神入化。让勤劳善良的益阳人民过了戏瘾,饱了眼福。
展演剧目《五十块银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岁月峥嵘,不忘初心。三年一届的湖南艺术节为建党百年献礼,为时代而歌,为湖湘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而唱。湖湘戏曲,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承载着戏曲演员对舞台的坚守、承载着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对湖湘戏曲的执着与酷爱,更承载着各级领导对湖湘戏曲的关心与支持。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在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今天,各级艺术院团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与探索,挖掘打造属于自己艺术院团的文化符号,以思考文化,思考历史,思考和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背景,重塑经典,用不一样的精神气质,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振。在表现人文情怀,弘扬大爱、大孝、大忠、大美上得到了益阳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无论是京剧《潇湘夜雨》、湘剧《李三娘》《琵琶记》花鼓戏《喜脉案》《相思恨》《皮秀英四告》《徐九经升官记》《哑女告状》《马前泼水》《金锣记》阳戏《姊妹易嫁》还是小戏《初心》《夜宿梨山》《部长吃笋》《大姐》《不负青春》《小戏迷田汉》《一家亲》《青青马桑树》《阳雀声声》等作品,寓教于乐,妙趣横生。给观众呈现了一道道色香味全的艺术盛宴。有的戏迷朋友为了看戏,连续十一天两个剧院来回跑,演出结束了还意犹未尽,不舍离开,可见其对戏曲的痴迷和喜爱。有观众说,“如剧院硬件方面再好点,宣传力度再大点,看戏的人还不得了些”益阳是花鼓戏窝子还真是名不虚传。
展演剧目《喜脉案》
文化强国、强省,戏曲艺术是绝对不能缺位的,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戏曲艺术是否繁荣,大致可看出某个时期社会文化、地方文化的发展及水平。湖湘戏曲之所以魅力无穷,观众喜闻乐见,在于它来于生活,高于生活。在于一辈又一辈的艺术家们共同呵护与传承,在于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底蕴及千百年来湖湘精彩的民间传说哺育而成。经典剧目复排与新创小戏,在艺术院团不算什么新鲜事,换句话说,这是各级艺术院团每年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但经典剧目如何创新,如何在重塑经典的同时使其更加经典,如何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要求,如何培养新一代戏曲演员在经典剧目中担当大任,这是值得各级院团思考的大事。原本是经典剧目,如果不匠心复排,如果“学形”而得不到“神韵”不但达不到传承经典的效果,反之会弄巧成拙,花钱费力得不偿失。可喜可贺的是本届艺术节经典复排剧目及新创小戏展演涌现出了不少年轻的演员,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这对湖湘戏曲发展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收获。艺海无涯,学无止境。德修终身,精艺求精。希望这些后起新秀能在未来湖湘戏曲的道路上能继续发扬光大,为开创湖湘戏曲新的局面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日程安排
Tue Nov 19 10:43:35 GMT+08:00 2024
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工作总结暨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工作推进会召开
Tue Nov 19 10:37:59 GMT+08:00 2024
Wed Nov 13 14:34:00 GMT+08:00 2024
Wed Nov 13 14:06:00 GMT+08:0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