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之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工艺技法,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中的重要分支。
侗族有着悠久的织绣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百越时代。因此《吴越春秋》有"越罗谷纱"的记载。庄子《逍遥游》所说,百越有"断发文身"之俗。"文身"原是在身上刺图案,种棉织衣后,便发展到在衣服上织绣图案。
侗族刺绣广泛流行在广西三江、湖南通道、贵州黎平等侗族地区,为侗族妇女世代传习的手工技艺。
一件侗族刺绣作品的完成,首先是剪纸,即用纸剪出各种图案,再按照图案进行刺绣。剪纸艺人使用小剪刀,在一张空白硬纸上,根据头脑中所建构的模式剪出一个个独立的图案,图案纹样主要取材于花卉,也有一些采用几何图案。由于图案是用于服饰的装饰,因此样式小巧精致。
侗族民间刺绣工艺主要用于妇女上衣、胸襟、领襟、围裙、男头巾、绑腿、小孩的口水围、鞋帽、背带、烟袋等花边图案装饰。
剪纸构图
艺术品的构造通常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布局,侗族刺绣在构图上便严格遵循着对称的原则。首先上衣左右两边的衣边、衣叉、袖口,左右脚上的绑腿图案,无论是颜色、样式还是在排列的结构、位置上均是相互对称的。其次,在一副较大的刺绣作品内部,同样也恪守着对称的准则。
侗族刺绣披肩及绣鞋
侗族民间刺绣有各种不同的绣法,大致可分为绣花、挑花、贴花和绣挑、绣贴结合等几种。
刺绣针法有铺线绣、结子绣、错针绣、环锁绣、盘涤绣、打籽绣、花针绣、破纱绣、辫针绣等。在具体绣一件绣品时往往是几种针法配合使用。
彩线颜色为红、绿、蓝、紫、黄、白等,彩素结合,冷暖相宜,尤其在刺绣品上用金丝银线滚边、点缀许多小圆形亮片,更显得花团锦簇,灿烂夺目。
常见有几何纹、十字纹、龙凤纹、花草纹、牛马纹、树木纹、鸟兽纹、虫鱼纹、干栏纹、谷穗纹、云雾山泉纹,中间夹以花朵、蜂蝶、鸟兽等。
挑花是侗族服饰工艺的重要门类。侗族妇女不仅擅长在服饰上刺绣、挑花,在鞋垫上挑花亦是运用自如。针法上主要是单线挑法,有的挑线显示主体花,有的则是底布显出主花,更有挑线,底布同时显出花纹,横看竖看都是花,妙趣横生。有的还绣上龙、凤图形及现代装饰图案,从而使内容大大地扩充,增加鞋垫的艺术情趣。
侗族刺绣童帽
侗族刺绣体现了本民族宽厚柔和的民族性格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侗族多以点、线形成较小的块面,花纹细密柔和,玲珑雅致,别具风韵。侗绣规范理性,多用间色,具有娴静纤丽的美。侗绣中的太阳纹象征太阳神和保护神,可以驱邪除病、护佑儿童;月亮花频频出现在侗族背带上,象征着庇护孩子的作用,画面宁静而恬美;侗族以龙蛇为神灵,并作为本民族的保护神的象征加以崇拜。
侗族刺绣龙纹背带
绣品上的龙纹是善良、灵巧、可爱的形象,并以特殊针法马尾绣做成;井纹是规则的几何纹,源于侗族先民对水的崇拜;马纹与百越人中一支骠越部族有关,表现了骠人的马神崇拜习俗;葫芦崇拜传说葫芦保存了人种,使人类重新繁衍,葫芦使姜良、姜妹得救,是逢凶化吉和繁衍后代的吉祥之物,也含子孙绵延之意。葫芦形腰帘裙、锈帘片和背心上的葫芦纹样,传递出葫芦崇拜的遗韵。仿佛,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侗族人们的朋友和神灵,将它们绣出来是对万物生灵应有的敬重。
盛装上的刺绣
侗族刺绣作品
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
侗族刺绣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如今掌握这一项技艺的侗族妇女愈来愈少,保护传承工作十分紧迫,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有责任去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不应该让它丢失。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删除,谢谢!)
观影潇湘刺绣 浸沐书香世界 ——“大美潇湘 异彩纷呈”汉寿县图书馆展播地方特色文化纪录片《湖南民间刺绣》
Fri Aug 19 09:10:00 GMT+08:00 2022
Fri Aug 12 16:15:00 GMT+08:00 2022
Sun Apr 24 13:15:00 GMT+08:00 2022
Tue Mar 15 10:18:00 GMT+08:0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