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自古出中方,雨雪阴晴它来挡。”
走进“中国斗笠之乡”中方县,
不管是在祠堂里、屋檐前、还是大树下,
随处都可见村民在编织斗笠。
这种乾隆用了都说好的怀化“贡品”,
你不想和怀小游一起了解下?
百年老字号
中方斗笠,又名笠帽、箬笠,是湖南省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以轻便、精巧、光亮、耐用而著称。
中方斗笠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发展经历了汉代的雏形期,明代的成熟期,以及清代的鼎盛期。
荆坪古村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时任太常寺博士的中方镇荆坪村人潘仕权执掌宫廷礼仪,他回乡省亲后返京,将中方斗笠献给乾隆皇帝,得到乾隆赞赏。
从此,中方斗笠便成为了朝廷贡品,声名鹊起。
潘氏宗祠
中方青年的爱情信物
中方斗笠造型美观,花样精而美,并具有环保、新颖、美观、时尚的特点和防晒、隔热、防雨、耐用等多种功能,是到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在中方,斗笠还是青年男女订婚的一件礼物。
新郎首次去岳母娘家时,岳父必须为新郎赠送一个精致的马尾斗笠,意味着从此以后睛雨两便,风调雨顺,耕读两不误,升官又发财。而且,斗笠曾经是朝廷贡品,新郎拥有方显尊贵。
发展到今天,中方斗笠不再仅仅是遮阳挡雨的劳动保护工具,更是时尚女性和钓鱼玩家的个性遮阳帽,还可作为家庭、饭店赏心悦目的挂件饰品。
30余道工序纯手工打磨
中方以精制斗笠闻名遐迩,和用粗篾编织的粗制斗笠和细制斗笠相比,精制斗笠工艺更加复杂,里层用粗篾,外层用细篾编织,刷光油,夹层则需铺马尾、棕丝、罗纱、细布。
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瞧这看似简单的斗笠,从破竹子至成品,一顶重250克左右的斗笠需要前后30余道工序才能完成。
破篾、编织、编内坯、编外坯、插顶、摊纸、铺棕、锁边、刷浆、贴花、打墨、上油、晒干、编汗圈等等,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
编织斗笠是一个精细活,用竹篾经纬交织,必须纯手工编织。光是通过破篾把竹子破成细如发丝的细篾这一步骤,就有裁、破、剔、解、丝、匀、撕、刮等环节。
因此,要想做出一顶美观实用的斗笠,不经多年的勤学苦练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中方斗笠制作技艺通过手艺人心口相传,凝聚了几代中方斗笠制作人的智慧,意义非凡。
如今,中方斗笠及其工艺在五溪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中方县的亮丽名片,也是怀化地区民间手工艺的缩影。2006年, 中方斗笠的竹编技艺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卖产品到卖文化,斗笠扬名国内外
和许多非遗产品一样,中方斗笠的发展也面临着传统市场的缩水、制作工艺繁琐而导致产能不高、传承人年事已高、普及传承无法大规模开展等问题。为做大做强斗笠产业,传承斗笠生产技艺,中方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从2011年开始,中方县把斗笠作为展现县域风情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来打造,成立专门班子,开展产品研发创新工作。同时,成立斗笠专业合作社,实行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中方斗笠合作社还与怀化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了中方斗笠美术实践基地,利用国画、剪纸、工笔画等艺术形式,将中方蒲海、荆坪古村、傩戏表演等自然风光、人文美景、民族风情融入斗笠制作中,为其添加了文化、时尚元素,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2014年,中方斗笠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获得了产品创意金奖。
并且,中方县还根据市场需求,将斗笠由生产生活用品转型为工艺品、装饰品,开发出灯罩等别致的产品。
近年来,外贸部门把它推向国际市场,使这一民间工艺品飘洋过海,受到新加坡、日本、美国和芬兰等国客商的青睐,中方斗笠成为怀化率先打入国际市场的创汇产品。
从卖产品转型为卖文化,如今,中方斗笠走俏国内外市场,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大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其嬗变过程让人感受到创新发展的巨大魅力。
中方斗笠不再仅仅是是中方县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传承的传统工艺产业,还是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是中方县的一种文化符号。
一起向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方县生态旅游迈入发展快车道
Tue May 31 17:17:00 GMT+08:00 2022
趣游乡村 悦享“莓”好时光——中方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暨蓝莓丰收节启幕 现场签订540吨采购协议
Sun May 22 20:00:00 GMT+08:00 2022
趣游乡村 “莓”好生活|2022年乡村文化旅游节暨“中味方好”蓝莓丰收节活动5.22盛大开启
Wed May 18 15:05:00 GMT+08:00 2022
Sun May 01 18:02:00 GMT+08:0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