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湘潭紧扣项目建设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湘潭紧扣项目建设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Sun Jul 31 18:59:00 GMT+08:00 2022


7月28日上午,湘潭市文旅招商引资产业项目推进培训会召开。中国旅游协会文化体育旅游分会专家、吉首大学中国乡村旅游研究院院长张建永教授,围绕“新时代文旅融合新战略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开展专题授课。各县市区(园区)分管负责人、文旅广体局负责人、部分企业代表及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会议围绕如何开辟推进文旅招商的新思路、打造文旅发展新模式、闯出文旅发展新路径展开头脑风暴。



张建永现任中国旅游协会文化体育旅游分会专家,湖南省旅游学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出版了《原始儒学文化思维研究》《乡土守望与文化突围》等学术专著。他曾担纲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张家界魅力湘西》总策划、文学撰稿。获第九届深圳中国文博会“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代表人物”称号。



讲座中,张建永从乡村振兴与旅游、文旅融合何以实现两个方面,围绕“文旅融合困境与盲点”“文旅融合选择与方法”“旅游视域下的振兴陷阱与融合发展”等内容,回顾了近年来国内文旅发展的形势变化,指出了目前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文旅融合选择方法,并结合湘西、麻阳等地的文旅融合措施,详细讲述文旅发展新路径,为湘潭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思路。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培训内容丰富翔实,课堂生动有趣,受益匪浅。下一步,大家将切实提升履职能力和质量,为湘潭文旅产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招商引资环境,为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新生机、新动能。


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


当前,湘潭市正大力推进“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建设,朝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奋勇前进,应该说,推动湘潭旅游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正逢其势、正逢其时、正逢其盛。特别是中国红博会和湘潭市首届旅发大会即将举行,更是为湘潭旅游业搭建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注入了更为强劲的活力,开创了更为光明的前景。


产业要发展,关键在项目。如何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如何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如何做好文旅项目的包装。湘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做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做好文旅项目的策划包装


 一是紧跟宏观政策。坚持以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为指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高四新”战略,结合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等战略及区域发展要求,科学谋划,高质量策划包装文旅项目。


夜幕下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 游人如织


二是注重文旅资源。围绕我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文旅资源,注重上下游产业配套,开发包装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重大项目。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落户”韶山


三是突出项目创新。围绕文旅产业的关键资源,聚焦前端、尖端、高端,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业态新的项目,同时,要注重片区开发项目的模式。


湘潭韶山旅游区,游客络绎不绝


四是确保项目可行。各地要加大文旅项目开发前期工作力度,科学谋划,建立上下结合、横向协作的项目择优筛选机制,充分调查研究,开发市场青睐的高质量文旅项目。


昭山城市海景水上乐园,打造湖南的“小三亚”


五是加强部门协同。各县市区、园区的文旅部门要与发改、商务部门加强衔接,包装一批符合文旅行业发展要求的重点项目。


湘乡浒洲村檀山湾三祥家庭农场向日葵花海

 

做好文旅项目的招商引资


一是突出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我市文体旅游休闲产业链,梳理细分产业链条和目标企业,编制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目录谱系和靶向企业库,研究制定“一链一策”招商方案,安排专业力量融合对接跟进项目,招引优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潭投资。


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朱毅强在“百名浙商进湘潭”招商引资推介会上作湘潭市重大文旅项目推介


二是注重招大引强。聚焦“三类500 强”、行业龙头和 “专精特新”“独角兽”等文旅企业,着力在引“大”引“新”引“链”上求突破。拓宽文旅招商信息搜集渠道、筛选优质文旅项目,靶向发力、精准对接。


 游客在昭山七星村景区赏樱花


三是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本地文旅企业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推动企业孵化裂变、行业扩散裂变和产业生态裂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盘龙大观园杜鹃园


四是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加强与在潭企业的联动和服务,鼓励文旅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引荐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企业来潭投资。


全面优化招商队伍和招商工作流程,突出精准化、专业化、持续化招商,激活各方动能,加强考核督查,彻底解决招商引资工作过程中“头重脚轻”的问题,坚决避免招不进、谈不下、落不得地的问题。要把招商引资成效体现在实实在在的项目落地开工上,通过“湘商回归”系列活动,举办好第三届潭商大会、中国红博会、全市旅发大会等特色节会,用好招商引资16条激励措施,攻下几个重大标志性项目签约落地。


第二届潭商大会部分潭商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前合影

 

做好文旅资源盘活盘优


1.摸底梳理重点。在千里湘江湾两岸,有万楼、宝塔、窑湾、观湘门、南楼、鲁班殿、文庙、德文化楼等文化名楼,但这些建筑,现在很多没有实际内容,也没有正常开放。要将这些文化“空楼”填充内容,赋予文化内涵,恢复文化功能,引入人流,让“空楼” 不空,让文化名楼名副其实,真正成为文化湘潭、艺术湘潭的核心内容。


 万楼灯光盛典


2.分类分区打造。一是将湖湘文化内容融入各相关文化楼,梳理每个文化名楼不同的历史典故、名人事迹,通过博物馆文献展示、典籍资料、文物呈现等方式进行分类打造。二是充实各楼相关内容,将名家、名人书法、诗词、歌赋、绘画、雕塑、数字媒体艺术、图书馆、书吧、书屋、茶楼等内容引入名楼,打造富有湘潭特点的文化标识地。三是合理利用空间,适当提供空间给有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做工作室,充分展现湘潭艺术魅力、民间艺术特色;根据各名楼特点,开设不同的艺术展示空间,让参观者能看、能玩、能购。


2022窑湾庙会年味十足


3.拓展经营渠道。引入市场主体,开设千里湘江第一湾沿江巴士,从杨梅洲到昭山,沿线将文化名楼逐个串成一条沿江旅游线路,设立码头,在游览千里湘江第一湾的同时,登岸观赏各大名楼,做成旅游观光盈利项目。沿线串联抗日英雄纪念碑、毛福昌号、三义井、刘道一故居、秋瑾故居等革命、红色景点及城正街历史文化街区。通过保护性改造,以雕塑、壁画、实验艺术等公共艺术作品重塑街区形象,结合场馆展览、音乐演出等动态活动方式,激活街区空间氛围,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艺术与商业重构,促进老旧街区和厂房“浴火重生”。充分利用驻潭高校资源,开通湘潭各高校与湘江沿岸各名楼的交通旅游线路,利用大学生人数优势,让各文化名楼人气不断,打卡不断,文化传播不断。


长株潭融城港效果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湘潭“苦练内功”,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完善服务功能,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让莲城大地的山水人文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