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邓中夏故居收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陈展策划科科长胡卓然捐赠的首部以邓中夏为题材的长篇文学作品《红色的风暴》,这是故居今年收到首批捐赠书籍。
《红色的风暴》完成定稿后在1956年问世,先在《解放军文艺》1956年第1至3期上连载,随后在1956年7月被工人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的第一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他和作家钱小惠携手完成的这部《红色的风暴》,主人公是青年革命者名为“钟夏”,就是邓中夏名字“中夏”的谐音,是以雨花英烈邓中夏为原型而塑造的人物。该书的“内容提要”里指出这部小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二七’大罢工为时代背景”。开篇的“人物表”之中介绍的主人公钟夏身份是“青年革命家,北方初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27岁。”邓中夏1894年生,27岁时恰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可见,这本书就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为时代背景的。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作为李大钊的学生和助手,早在1920年就在北京参加了党的早期组织。踏上革命道路后,邓中夏在北京郊区的长辛店开办著名的劳动补习学校,向铁路工人积极宣传革命真理,唤起劳苦大众投身革命事业。《红色的风暴》的内容就取材于这段党史史实。当时的评论文章明确指出“作者是有意识地依据邓中夏同志的真实事迹来加以塑造的”。
《红色的风暴》一书以文学的笔触在多线结构之中着重塑造、刻画了核心人物钟夏。小说内容场景变化较大,人物形象众多。而作者发挥出众的文学才华与功力,在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里细致入微地展开情节叙述,逐一将诸多斗争故事娓娓道来。并且,也用明快的叙事节奏,生动地描写了这位青年革命者从大学生成长为工人运动领导者的转变。其中,又有许多细节内容是完全取材自建党时期邓中夏真实的革命经历。例如,书中描写了钟夏坚决拒绝在父亲为他钻营的北洋政府要职,克服交流上的困难融入工人后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在长辛店建立了工会等故事,都是邓中夏革命生涯里实际发生过的细节。书中也专门以文学描写展现了邓中夏(钟夏)和李大钊的师生情、战友情。例如:钟夏在北京郊区的长辛店向工人群众宣传时,刚开始存在着与工人群众难以接近的问题。当晚,他“脑海里闪着李大钊的面影”给“大钊我师”写信:“我第一次到长辛店的活动失败了,但我还要去。不怕失败一百次,甚至一千次。”而成功地融入劳苦大众中之后,钟夏也再次给“大钊同志”写信汇报工作。
这些来自史实细节的文学描写,从各个角度赋予了主人公钟夏以艺术生命,让这位在长篇作品之中被塑造的雨花英烈人物富于来自真实的艺术魅力。
《红色的风暴》是魏巍创作历程里第一部达到长篇篇幅的小说。因此,他对凝结了心血的作品尤为珍视。在修改过程之中,魏巍曾经表示这部书稿是他和钱小惠“共同的儿子”。
大师中国绘 · 一粒种子——郴州市图书馆“小白鹿”亲子悦读会
Wed Nov 20 23:50:00 GMT+08:00 2024
Wed Nov 20 23:50:00 GMT+08:00 2024
“书香郴州•秋冬阅读季”系列活动启动啦--“赋能友好·有福童享”儿童阅读集市
Fri Nov 15 10:42:00 GMT+08:00 2024
大师中国绘 · 鲁班与伞——郴州市图书馆“小白鹿”亲子悦读会
Wed Nov 13 23:50:00 GMT+08:0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