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举措,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常宁市文体广旅局组织一批文艺工作者,开展了“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活动,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戏曲文化在农村普及、传承和发展。
秋风送爽稻花香,枫叶飘红映夕阳。9月6日,常宁市文化馆送戏下乡队伍,在市文化馆老馆长袁巧丽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下乡”巡回展演活动。进村庄,入湾场,到田间,蓝天白云山青水秀,炊烟袅袅歌飞舞扬。他们先后到宜潭、兰江、新河、大堡、逢塘、洋泉、柏坊等乡镇的20多个村庄、养老福利院开展巡演义演,在农村这个广阔大地舞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了田间地头,把党的政治和温暖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头。
开展下乡展演活动,正值中秋国庆佳节来临。普天同庆,举国欢腾。开心的锣鼓敲响了年年的喜庆,动听的歌儿带来了片片的喜悦。欢快喜庆的开场舞《好日子》,给各位父老乡亲送上了美好的祝福。祝人们幸福安康!祝祖国繁荣富强!
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咱们的老百姓,是这次文化下乡的主题。男女声独唱、对唱《亲吻祖国》《父老乡亲》《咱老百姓》,声情并茂,高亢激昂,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表达了乡亲们的深情。
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咱们的老百姓,是这次文化下乡的主题。男女声独唱、对唱《亲吻祖国》《父老乡亲》《咱老百姓》,声情并茂,高亢激昂,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表达了乡亲们的深情。
京剧、黄梅戏、花鼓戏是中华文化之神韵。这次下乡展演带给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有京剧《梅花赋》,有黄梅戏《戏凤》,有花鼓戏《刘海砍樵》《补锅》《刘大娘笑哈哈》《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还有情景剧《郎在高山打一望》。台上乐声阵阵,鼓板点点,演员们张驰有度的唱功、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百年的风雨历程,百年的辉煌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意气风发,一起迎着朝阳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送戏下乡演出在歌伴舞《走进新时代》圆满结束。台上台下一同红歌高唱,共祝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这次送戏下乡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计展演义演20余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和思想,宣讲了文明新文尚,又普及了森林防火新知识,也传承推广了中华传统戏曲文化。演出中,演员们个个扮相靓丽、激情四射、活力满满。村民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精彩的表演,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同时,不少村民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在场的观众赞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文艺表演真好!不仅给生活增添了乐趣,也让村子更加热闹了,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多多举办。”
常宁市文体广旅局领导对这次送戏下乡活动非常重视,市文旅局总工程师陈新文、市文化馆馆长周小辉和文旅局公共文化股股长陈艳林多次到排练、彩排现场督促指导,并抽时间跟随演出队伍进村入户,为巡回展演活动提供服务、保驾护航。
送戏下乡活动圆满成功。衡阳市原宣传部部长阳新丽观看了演出,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这次送文化戏曲下乡活动,并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文化惠民是党和政府亲民政策、爱民政策的体现,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近几年来,常宁市文体广旅局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市文化馆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活动。目前,全市的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已然形成。此次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展,给乡村群众带来更多精神食粮,为振兴乡村文化注入了活力,对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