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永州蓝山:以文旅融合之力助推茶源坪村乡村振兴
永州蓝山:以文旅融合之力助推茶源坪村乡村振兴
Mon May 13 11:06:00 GMT+08:00 2024

图一(1).jpg


(通讯员 梁利 骆斌 龙麟鹏)茶源坪村位于湖南省蓝山县浆洞瑶族乡南部,浆洞河上游,由原来的大坪头村和茶山村合并而成,共辖13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56户1115人,党员47名。脱贫户93户404人,其中监测户5户19人;残疾人15人,其中重度残疾人2人;特困供养人员2人,集中供养2人;高龄补助2人。现有瑶族村民976人,占该村总人口数的87%。全村平均海拔1000米,具有水、空气、土壤、生态等自然资源优势,适宜发展种植、养殖业。该村辖区内的云冰山景点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旅游及相关产业前景大好,云冰山的“五号哨所”是永州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蓝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该村村民谱写军民鱼水情的生动诠释。

 

驻茶源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走文旅融合之路是助推茶源坪村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DSC_9844.jpg


一、在整合文化中提升茶源坪村文化自信

 

从地图上看,茶源圩村位于华阴山范围。而华阴山位于蓝山县东南部,蓝山和临武交界处。广义的华阴山应包括羊车岭以东、南风坳以北的整个浆洞瑶族乡境。

 

瑶民在蓝山县的居住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蓝山县图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南平县(唐时改蓝山县)时,县境“包有瑶地”。唐太宗贞观三年(628年),唐王李世民为使“中国既安,四夷怀服”,为瑶族先人颁发过山文牒(《过山榜》),赐予千山万岭,使居无定所、业已归附的瑶族先民到尚未开发的深山老林去安居乐业。

 

于是瑶族先民纷纷选择了南方山区定居,其中在湘南即有“八峒”之说,即常宁溪峒、江华河峒、莽山九峰峒、郴州黑峰峒、石硋峒、钦景峒、和水头峒,还有蓝山的华阴峒。据史书记载,华阴山包括现浆洞瑶族乡的大部分山区,东与临武相邻,山下的平峒都属于华阴峒。

 

茶源坪村隶属于南岭瑶族聚集区东山瑶区,位于瑶族八峒之一的华阴峒核心区域。华阴峒历来人丁兴旺,瑶族文化活动十分活跃,瑶族同胞能歌善舞,瑶族的传统仪式十分齐全,仪式过程中还伴随着成系统的瑶族传统歌舞活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地,茶源坪村具备良好的瑶族文化基因。

 

然而,这种瑶族文脉却被历史无情的打断过。

 

宋朝初期,民族矛盾对立形势加剧。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江西吉州人黄捉鬼兄弟组织常宁溪峒瑶民数百人起义,宋廷派遣巡检李延祚、潭州都监张克明率万兵镇压,义军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后,宋王朝官兵依然继续大量捕杀瑶民,“既招出而杀之”,引发湘南瑶民的更大反叛,“遂合众五千人出桂阳蓝山县华阴峒”,以蓝山华阴峒为大本营,赶制刀、棍,誓为黄捉鬼报仇。李延祚、张克明被起义军打死,惊动了宋王朝。

 

庆历五年,朝廷诏令提点刑狱杨畋率大军前来镇压,不但没能平定起义,杨畋自己差点殒命石崖。庆历七年,朝廷派刘夔为安抚使前来“督剿”,起用已担任衡州监酒的黄士元为先锋。黄士元因其父被义军杀死,十分愤怒,利用自己熟悉瑶兵情况和地形的优势,率2000精兵偷袭华阴峒,给起义军造成重大损失。此役后,蓝山境内瑶民几乎全部随之迁走岭南。此后的几百年间,蓝山境内瑶民几乎绝迹。而华阴峒因其与世隔绝、易守难攻的地理特征,沦为了土匪窝聚之地,给附近商贾造成了极大的搔扰。

 

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蓝、临二县移民商议,由艾光鸩、周正榜、李林中、雷源才等人至广西贺县鸡笼山,邀请能弓善射瑶人弓弩手盘幡海、盘幡洋、盘幡通、盘幡喜、盘幡欢、盘幡围、盘幡来等人前来协助剿灭贼患。明朝初期,政局初定,民族矛盾趋于缓和,瑶民陆续返回到蓝山,主要定居在三大块:东山瑶区、西山瑶区、大小源区。其中东山瑶区即指华阴峒地区。东山瑶区的瑶民主要是“剿匪瑶兵”盘幡海等七兄弟的后代,尚武为主,对瑶族文化的传承较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茶源坪村被外界称为“信息孤岛”,闭塞的环境导致了这里的瑶族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

 

一是有“归零”风险。长期以来,瑶族文化以内循环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瑶族文化的纯正性。然而,一旦这种内循环受阻,很多问题就会出现。就拿茶源坪村而言,除了这里的瑶族子弟走出外面世界之外,外界对茶源坪村知之甚少。在当下外出务工潮冲击下,只有老人与小孩留守的茶源坪村更显荒凉,他们的文化生活渐呈“归零”态势。

 

二是有“失传”风险。瑶族有很多本民族的瑰宝,比如:度戒、八音、天普瑶功、伞舞等等。但现实是,茶源坪村还能较完整掌握瑶族传统文化的人屈指可数,得真传者更是少得可怜。瑶族文化在茶源坪的传承令人担忧。

 

三是有“腐烂”风险。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很多瑶胞对于自己瑶族的身份有一种莫名的自卑。很多瑶族同胞不想教自己的小孩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在这种极度的文化自卑下,瑶族文化有从根本上腐烂的风险。

 

有鉴于此,驻村工作队在深入思考后认为,重塑瑶族文化自信是首要之务。

 

翻阅史料可知,瑶族文化,既是本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瑶族是一个走动的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当中,瑶族历经了多次大的迁徙,瑶族文化也经历了多次的融合。

 

瑶族在国内不仅有八大聚集区,也漂洋过海在国外有聚焦区,在日本和美国等都有瑶族聚集区,他们有着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文化、同样的习俗、甚至有着同样的辈份。近年来,为了探究神秘的瑶族文化,不仅国外的学者漂洋过海前来调查研究,也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本县也相应成立了瑶族研究机构,其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研究透彻瑶族文化,促进瑶族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本世纪初,蓝山县汇源瑶族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度戒仪式,不仅吸引了江南地区的瑶族同胞,日本也派出了团队全程进行跟踪录相,深度揭秘了瑶族神秘的仪式。近年,江华县多次举行大型的盘王节活动,不仅促进了瑶族文化的深度挖掘整理和传承弘扬,也极大的激发了瑶族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

 

茶源坪作为瑶族大家族的一分子,虽然闭塞,却更应该积极融入到大瑶族区这个大家庭,积极主动地推动本地瑶族文化的走出去和村外瑶族文化的走进来,才能在这种不间断的交流中提升瑶族文化活力与自信。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在重塑瑶族文化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DJI_0549(1).jpg


二、在挖掘培育中激发民族文化活力

 

自秦以来,蓝山境内就有瑶族的历史记载,可见其拥有悠久的历史。虽然瑶族本身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但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蓝山境内的瑶族不仅有本民族独特地瑶歌、舞蹈、仪式,还有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武术、乐器、医药等等,这些都是瑶族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

 

也正因为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没有记载保存,很多在口口相传中流失,也有很多因为别的原因而消失,包括茶源坪在内的瑶族文化,目前处于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作为驻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我们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瑶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是组织力量对瑶族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二是对于瑶族文化传承人要进行传承人申报与保护,对非遗文化要进行整理存档,对那些濒临失传的文化因素要进行抢救。三是在瑶族聚集区大力弘扬和传播本民族文化,政府出面多组织瑶族文化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和激发瑶族文化活力。

 

三、在抢抓机遇中打造文旅整合品牌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驻茶源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我们认为,茶源坪村的乡村振兴,首要的、持久的和核心的任务,还是在于文化上的振兴。

 

眼下,茶源坪村正面临着文化振兴的三大有利因素。

 

有利因素一:云冰山千户瑶寨项目。

 

云冰山(千户)瑶寨项目作为云冰山旅游区的核心文化项目,项目位于茶源坪村属山林。云冰山(千户)瑶寨项目依托云冰山旅游区壮美的自然风景、火爆的旅游客流量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地理优势,建设一个具有瑶寨风格,融文化主题民宿、文化展览厅、文化工作室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展示综合体。综合体内将聚集所有具有代表性的永州文化,通过以实物、艺术品、文创产品、数字化等可观、可感、可玩、可消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让游客融入文化之中,亲身感受历史文化名城永州的深厚底蕴。

 

云冰山(千户)瑶寨项目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建设文化主题民宿区和文化工作室硬件设施,分别以柳子文化、草书文化、瑶族文化、理学文化、红色文化、女书文化、非遗文化、摩崖石刻文化等为内容,从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功能设置等方面打造主题民宿,配套建设主题文化工作室。例如:女书主题区,通过打造江永女书主题民宿,大到装修风格,小到杯子饰品,把江永女书的文化展现出来,让游客在吃穿住行中感受浓浓的女书文化。文化工作室由专业的女书文化传承人负责经营管理,将女书文化由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切入,让静态文化活起来。所有的文化主题区建成后,云冰山文化瑶寨就成为展示整个永州文化的窗口。第二阶段,重点配套项目区的软件和服务。当所有的永州的文化都已经融入瑶寨之后,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面向全国邀请知名学者、文化人士和文艺大家(包括作家、画家、音乐家、摄影家、舞蹈家、茶艺师等)到云冰山文化瑶寨承办工作室、开设个体小民宿、设计经销文创产品、提供展示体验服务,彰显文化瑶寨古朴浓厚的文化气息,形成集展示、体验、购物、旅游、教育等各种文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区。现已建成10栋吊脚楼并投入使用。

 

有利因素二:“五号哨所”红色旅游项目。

 

云冰山下的茶源坪村,是红军长征时经过和战斗过的地方。1935年3月,从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红二十四师七十一团,进入蓝山,就选择了这里和荆竹、大桥、大麻及相邻的广东省连州市麻江源等地作为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宣传了革命思想,唤醒了劳苦大众,组建了地方游击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给国民党反动统治予以了沉重打击,千军过后尽开颜!茶源坪村成为红色根据地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云冰山还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山顶现还保存了对台防空的五号哨所遗址。5号哨所位于湖南省蓝山县浆洞瑶族乡西南部葫芦岭山腰,地处两省三县交界、素有“湘粤第一雄关”之称的南风坳中部,海拔约1200米。该哨所形势险要,风光秀美,崇山远眺,蓝山和连州两地山间乡村美景尽收眼底。哨所附近为南、北空气对流著名风口,自然气象独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全国解放后,蒋介石率国民党军队溃退台湾苟延残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认为“反攻大陆”条件成熟,先后派出大批特务从沿海一带潜入大陆甚至内地伺机搞破坏,频繁派飞机从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低空来犯,采取空投、空降和空袭方式妄图反攻大陆和颠覆新生政权。湖南蓝山毗邻广东连州,军事上隶属广州军区管辖,是当时特务和敌特飞机高频出入的重点地区。

 

1962年,广州军区为有效防范敌特飞机空投、空降和空袭,在南岭山脉高山要塞依次设立防空监视哨所,各哨所间信息互通,联哨联防类似于中国古长城上的烽火台。蓝山县浆洞社葫芦岭防空哨排列第五,5号哨所因此得名(如设在临武西瑶国家森林公园的防空哨所称为4号哨所、江华姑婆山防空哨所称为6号哨所、道县韭菜岭防空哨所称为7号哨所)。5号哨所设立以来,数次观测到低空来犯的敌机和空投物资,为有效防范敌机低空来犯和空降、空投企图提供了及时准确消息,为确保前线及国家领空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云冰山是“红色+绿色、风电+哨所、自然+人文”的文生旅融合基地,该项目由香港新井集团投资建设,2017年与蓝山县人民政府签署了云冰山旅游开发的协议,按照5A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项目总投资15个亿,目前已经完成投资6个亿。项目总体规划红划范围面积3598亩,划定项目保护范围为12765亩,其中建设用地350亩。本项目共分为三期建设。其中,二期工程的民宿、一脚跨两省五号哨所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围绕着“五号哨所”和“红军过地”的红色旅游文章正深度耕掘中。

 

有利因素三:千年鸟道生态保护项目。

 

云冰山(茶源坪)位属南岭山脉的南风坳地势险要由于生态良好 ,这里是候鸟南北迁飞的主要通道,南风坳、四海坪、军田等一带,像一道古老的门户敞开在天空之下, 一代又一代的候鸟历经千山万水,穿过这三条均宽3公里左右的空中走廊翻越南岭,从寒冷的北国进入温暖的广东。每当秋冬时节,站在云冰山山巅往南风坳俯瞰,成千上万的候鸟穿行于湘江源头的灵山秀水,鹰击长空,沙鸥翔集,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传来的声声悠扬鸟鸣,形成了世界上最为震撼壮观的自然景象。

 

2022年10月,湖南省林业厅首批划定12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保护区域,其中蓝山县就有所城镇南风坳(茶源坪)、浆洞林场四海坪和毛俊镇军田3处共约21.3平方公里。飞鸟在侧,是传统田园美学的意象。人鸟互动,欣赏光滑漂亮的羽毛,聆听独特鸟语啁啾,是现代忙碌社会压抑心情的释放,也能满足人们认识自然、了解鸟类的渴望。而在东西宽3公里左右狭窄通道里汇聚的海量候鸟,也为深入研究候鸟迁飞规律提供了极大便利。

 

观鸟,极有可能将成为生活新时尚。据了解,观鸟在欧美地区已经发展成十分成熟的产业,带动了设备、旅行、研学等一系列产业。国内“观鸟天堂”福建省明溪县,作为一个山区小县,他们独辟蹊径,将生态观鸟列为县域经济四大板块之一,政府引导支持打造观鸟线路,迭出的珍稀鸟种吸引国内外鸟友闻讯而来,每年数以万计的观鸟客汇聚明溪。屈指一数,我县有好几个观鸟点位极富潜力:白鸤洞水库保存了大片湿地,大型鸟类易聚集,候鸟种群和数量极为稳定,而且距离厦蓉高速楠市出入口很近,外来观鸟非常便利,堪称全县观鸟第一位。

 

云冰山四海坪观鸟站早已声名远扬,与军田候鸟迁徙通道覆盖了云冰山——毛俊水库旅游线路;南风坳候鸟迁徙通道和竹林村观鸟点,则覆盖了湘江源旅游路线。随着舜水河湿地保护力度加大,在塔峰镇富阳头村、保岗村等已呈大量候鸟聚集趋势。一些当地村民也已逐渐察觉到其中商机,正在着手投资建设观鸟特色民宿。“秋风起兮白云归,草木黄落雁南归。”人因观鸟而愉悦,鸟因产业而更受关爱。利益于得天独厚的千年鸟道资源,茶源坪完全有可以与云冰山旅游景区进行深度捆绑,全力打造一个“千年鸟道”生态旅游项目,深度挖掘独具茶源坪特色的“千年鸟道”生态旅游文化。

就茶源坪村而言,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走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之路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作为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我们建议:由党委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干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是依托云冰山千户瑶寨这个平台,联合云冰山景区、瑶族文化研究会、县内瑶族歌舞团体,共同打造云冰山瑶族文化传承基地。集瑶族文化挖掘研究、收集整理、宣传推广等功能于一身,积极吸纳茶源坪瑶族同胞参与,努力让瑶族文化在基地得到传承与宣扬,让瑶族同胞在丰富的瑶族文化生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二是依托“五号哨所”和红军战斗遗迹资源,当地党委主导,党员教育、党史研究等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红色文化研究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茶源坪打造一个集红色文化研究、红色主题教育、红色旅游路线为一体的红色文化集散中心,让茶源坪的老百姓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宣传当中去。

 

三是依托“千年鸟道”、舜帝南巡过化遗迹、挑盐古道等资源,由当地政府主导,林业、文化等部门主动作为,民间爱鸟团体、舜文化研究协会等积极参与,云冰山景区投资融资,共同打造一个“千年鸟道”生态与历史文化保护圈,广泛吸引各界人士前来打卡千年鸟道、了解舜帝南巡历史、体难挑盐前辈艰辛,让茶源坪瑶族同胞在家门口实现于文化熏陶中获得经济实惠。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