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云图有声 | 大暑节气 伏至夏深
云图有声 | 大暑节气 伏至夏深
Mon Jul 22 15:05:00 GMT+08:00 2024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南宋·曾几《大暑》


微信截图_20240726150659.png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袅袅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后五日“土润溽暑”,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微信截图_20240726150854.png


在古人看来,腐草不变成萤火虫,庄稼颗粒会提早脱落。其实,大暑时节,正是萤火虫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时候。
       对于古人来说,萤火虫不光标志着盛夏的开始,还象征着拼搏的精神。在“囊萤映雪”的故事中,晋朝贫家子弟车胤在夏天捕捉萤火虫,放入多孔的囊内,几十只萤火虫的光芒抵得上一支蜡烛,如此夜夜苦学。

2018年起每年7月的第一个周末成为“世界萤火虫日”,旨在赞美萤火虫“独自暗中明”的勇气,认识萤火虫的审美、生态、社会与经济价值,正视萤火虫面临的危机和人类自身面临的挑战。


微信截图_20240726151041.png


贴伏贴三伏时节人们经常贴“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效果。

吃伏食老北京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三种不同面食,其实都是古人“伏日作汤饼辟恶”的具体化,汤饼泛指一切面食。据史书上记载,伏日吃面,最早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旧时人们生活条件差,苦夏胃口不好,吃饺子可改善生活;二伏天吃热汤面亦可发汗,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三伏天吃烙饼和鸡蛋,补充营养,强壮体魄。


记忆中的大暑,是午睡醒来窗外耀目的阳光,是水缸里浸着的冰镇西瓜,是傍晚在小院里纳凉时的清风蝉鸣,是荷塘月色、稻田飘香……  

平心静气,淡然从容,或许是安度大暑节气的最好方式。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