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须偷浮闲?寸寸光阴可开卷——记长郡月亮岛第三小学读书分享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幸福感的精神食粮。近期,长郡月亮岛第三小学举行了主题为“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读书分享会,畅谈读书之思,读书之悟,读书之乐。
郭语溪老师分享了《人性的弱点》一书。她从作者、经典段落、感悟等方面娓娓道来,把书本的精华呈现在我们眼前:比起你的内在,别人更早看见的是你的行为。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知行合一,将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做到同样的完善。适当的承诺肯定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承诺只局限在纸面上,而并不会付诸于行动的话,那还不如不说。
刘超英老师分享了《狼王梦》一书。她向我们讲述了黑桑、紫岚这个狼家庭残酷壮美的寻梦故事,提出了教育的思考:将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是不是一种太过沉重的负担?不管是它曲折的情节,还是其背后发人深省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品读。
陈西西老师分享了《大鱼带小鱼:老师,你别急》一书。
这是一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考和感悟集,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耐心与细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师生之间爱的传递,让人心生柔软。陈老师用她同样柔软的语调道:这不仅是一面教育生活的“哈哈镜”,也是一面教育工作的“哈哈镜”。作为教师,我们应让自己从容一些,和缓一些,慢慢前行,尽可能举手投足之间尽是悠然。让我们一群大鱼带着一群小鱼,畅快地在知识海洋里欢快的游,愿我们带着身边的小鱼儿,过幸福而积极的教育生活!
谭翔老师分享了《黄河图》一书。谭老师带我们沿着黄河的痕迹追溯了民间手艺人的故事和作品。黄土、窑洞、黑色剪纸,仅一个篇章就展现了这本书独特的美。谭老师说:今天的我们仍然需要仪式感,需要情感的慰藉,需要传统和流行共存。让这一群“小众”灵性的创意、独特的工艺、特定的文化背景等,走进大众生活,服务群众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去挖掘地方资源,传承与发展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课题。
陈芹老师分享了《与焦虑做朋友》一书。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下,焦虑似乎成了我们每个人难以避免的情绪。而陈芹老师从认知焦虑、焦虑的表现、焦虑的原因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焦虑和排解焦虑--不要自怜、停止暴躁、写下焦虑、腹式呼吸、尝试冥想、有所信仰、必要时向外界求助。
李贞老师分享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作者塔拉的成长经历让人心疼且震撼。李老师从中感悟了“阅己、阅人、阅世”的深刻道理。她说:读书越多,眼前的世界就越广阔,人生也就会拥有更多可能。
李欢老师分享了《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书。书中林清玄先生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与智慧。我们何不似清宣一般,去找寻生活的“清欢”,也唤醒孩子的“清欢”。
孙辉老师分享了《八堂自然课》一书。本书从接纳未知、相互依存、生物多样性、性别平等、尊重动物、效率至上、浴火重生、长者的价值八个方面例举了丰富的自然珍贵课程,让我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自然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感悟。而这也将成为我们教学中的宝贵资源。
夏金玉老师分享了《我的阿勒泰》一书。身未至,心已往之,老师们在阿勒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中看到了平凡之美。也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即使再平凡的生活都是充满美好的。
桂祁梦老师分享了《一间自由生长的教室》一书。所谓师者,须将自由生长的教育理念融入当代教育体系,改变我们读书时的传统教学模式,开拓教育思维,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需求的关注,方能促进学校、社会教育的真正进步。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旅程。
读书不需要偷得浮生半日闲,也不需要一壶清茶一柱香,只需有一寸光阴,就可开卷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