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根据中共永州市委、永州市人民政府决策部署,为紧抓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进一步提升我市文化生态旅游开放合作水平,全面融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要以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意志,化疫情冲击为发展冲劲,充分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和溢出效应,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扎实推进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充分发挥永州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动融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推进文化生态旅游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以摧枯拉朽之势、排山倒海之力、横扫千军之勇,大手笔谋划、超常规发展,形成大合力、造成大响动、实现大突破,把永州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共享区、生态后花园、旅游目的地,把永州这本书越写越精彩,把永州这幅画越画越靓丽,为推动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开放合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布局,发挥政府引领统筹作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交流合作,着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永州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建设。
——交融互鉴,创新发展。秉承互联互通、互鉴互惠的理念,以创新为动力,全面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通道,推动文化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对接。
——市场引导,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遵循市场规则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将文化生态旅游与经贸合作密切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三)行动目标
兼顾疫情防控和文化生态旅游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谋划实施好“引客入永”“引资入永”“引智入永”行动,促进文化生态旅游领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旅游客源市场明显增长,品牌培育打造成效显著,产业对接引资融资渠道大幅拓展,人才智力合作互动创新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湘旅游发展联盟初见成果。
——全市年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数量及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0%以上增长,游客数量达到2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
——全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布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项目50个以上;从粤港澳大湾区引进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项目达到5个以上,总投资预算达到50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引客入永”行动
1.加强宣传推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开展重点突出、策略精准、手段创新的宣传推介活动,运用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创意策划和大数据,不断完善宣传推广体系。联合开展“大湘南”对接“大湾区”文旅活动,积极参加大湾区旅游节会活动,加强面向大湾区的文旅宣传推介、文旅产品展销、文旅招商签约。制作永州城市品牌形象主题宣传广告,在粤港澳知名媒体上投放。加强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直播平台的合作,搭建“双V一抖”(微信、微博、抖音)的宣传矩阵,举办“读潇湘诗文,到永州旅行”短视频征集竞赛,创新利用旅游达人、网红直播的宣传推介方式。加强永州品牌形象的文艺创作和宣传,举办“锦绣潇湘源,精美诗书画”文艺作品竞赛,获奖作品赴粤港澳大湾区巡回展出。编印《永州文化旅游》宣传资料及制作相关文创宣传品,重点投向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市场。利用好本市融媒体、公共文旅云、微信公众号等地方媒体平台,加强与国家、省及粤港澳媒体资源合作,推广传播永州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资讯。邀请粤港澳主要媒体、文旅名人、旅行商来永州采风、采访、踩线。(牵头单位:市文旅广体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2.强化品牌塑造。坚持“一县一品”战略,做大做强地方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打造1-2个全国性文化生态旅游活动品牌。全力塑造、全面打响永州城市主题形象品牌,制定永州市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活动总体实施方案,对全市文生旅活动品牌进行整体打造、统一包装、统筹推进。充分利用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碑刻文化、红色文化、江永女书、祁剧、东安武术等特色文化遗产资源,以及舜皇山、阳明山、九嶷山、云冰山等自然遗产资源,打造有影响、上规模的文化生态旅游节会活动品牌。重点推介柳宗元文化旅游节、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祭舜大典、盘王节、女书文化旅游周、周敦颐理学文化旅游节等“一县一品”重大节会活动品牌,塑造永州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开发包装“春赏花、夏亲水、秋揽胜、冬观雪”四季主题活动品牌,突出“美在永州”的生态旅游优势;承办好2020年红色博览会暨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统筹打造并持续办好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历史文化名城(永州)文化旅游活动周、“锦绣潇湘源”研学旅行大会、“永州之野”美食文化旅游节、“大美永州”大穿越活动等“旅游+”品牌性文旅活动,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城市品牌体系。(牵头单位:市文旅广体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3.创新营销模式。实施一体化营销战略,统筹营销力量,市县一体、部门联动、线上线下同步。实行“互联网+”宣传营销模式,引导景区景点、旅行社、涉旅企业创新思路,加强与携程、同程、去哪儿、大众点评、美团、小红书等专业旅游服务网络平台及相关第三方媒介的合作,推动“传统营销”和“智慧营销”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数字营销模式,采用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IP营销、话题营销、社交互动等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加强与游客立体化沟通。推广“锦绣潇湘·美在永州”全域旅游惠民卡,全年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客源市场销售惠民卡达到1万张以上。成立“锦绣潇湘·美在永州”全域旅游卡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指导服务,服务中心还可以为游客量身定制“车辆+景区+主题+线路”的一站式实惠、专属独家旅游定制体验。(牵头单位:市文旅广体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4.实施精准开拓。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旅行商的互利合作,组织开展专题旅游促销,推动线路互推、客源互送、政策互惠,大力开发粤港澳客源市场,团队游、自驾游数量较2019年有20%以上的提升,努力将“过境游”升级为“过夜游”。充分利用高铁等便利交通,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内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争取开通面向大湾区的永州—桂林—广州—深圳专列旅游线路。重点打造推介“潇湘文化之旅”“湘江源头之旅”“红色教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合力打造湘西自治州、怀化、永州、贺州、清远、韶关等湘粤民俗文化旅游线路和韶关—长株潭永郴红色旅游线路,着力培育零陵“永州之野”、九嶷山“十里画廊”、江永“一园一寨”、阳明山“和”文化、周敦颐故里理学文化、中国爱情小镇——水口爱情文化、云冰山冰雪文化等特色旅游线路。(牵头单位:市文旅广体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5.丰富文旅产品。积极拓展文化消费广度和深度,做好旅游商品的创意开发和推广营销,丰富面向大湾区游客市场的文旅产品供给。一是培育参与式、体验式文旅消费产品,针对大湾区旅游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发推出古城名山观光游、亲水生态游、四季赏花游、乡村民俗游、研学探秘游、体育主题游、文化创意游、美食体验游、特色购物游、森林康养游等十大文化旅游休闲产品体系,策划一批高质量、常态化的旅游演艺产品(牵头单位:市文旅广体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二是加大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力度,充分调动文化创意、工艺美术、文物保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民间手工艺人的积极性,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努力开发独特性、实用性、标识性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如祁阳石、女书、瑶家织锦、楠木工艺品、湘妃竹工艺品等,塑造一批带的走的文化(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区党委政府)。三是引导农特产品向旅游商品进化,推动江永五香、潇水河鱼、九嶷山兔、道州灰鹅、永州薄荷、阳明山豆腐乳、江华苦茶、道州红瓜子、蓝山金桔、百叠岭茶、新田富硒产品等彰显地方风味的“永州之野”农业公用品牌开发为永州文旅特色产品,实现“农业资源变旅游资源,农民变旅游工作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的“三变改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6.制定激励政策。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引客入永”奖励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由市县区(管理区、经开区)分别出资,统筹设立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组团社(含自驾游俱乐部)组织大湾区游客,住宿l晚且游览1个以上等级景区(点)的,全年团队游客累计接待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团队游客即单团人数在15人及以上的,其他不列作计算对象),分别设立国内团队接待奖、入境(含港澳台)团队接待奖、重点客源市场开拓奖等,给予分层次、分标准的奖励。引导主要景区景点、星级酒店、乡村旅游点对大湾区游客实行门票、收费的专属优惠措施。(牵头单位:市文旅广体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二)实施“引资入永”行动
7.抓好项目储备。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项目为导向,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发展前景好、客商投资意愿强的文生旅产业项目,重点培育8个方面的文化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项目;与林业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旅游基地项目;与水利融合发展的水利风景区项目;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园区项目;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研学旅行基地项目;与卫生健康融合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项目;与体育融合发展的体育休闲旅游基地项目。支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鼓励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引导文化和旅游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项目,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全年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布的招商引资项目达到5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贸促会;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各县区党委政府)
8.加大招商引资。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及资本市场,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全年赴粤港澳重点城市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不少于3次,新冠疫情期间创新举办网络招商推介会,重点推介永州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前景、优势储备项目、项目优惠保障政策等,创造条件引进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知名文化生态旅游企业和管理服务品牌企业参与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管理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灵活运用网络招商、媒体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多手段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搭建文化生态旅游投融资平台,打通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通道,为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保障。全年引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项目达到5个以上,项目投资额达到5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贸促会,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9.推进重点项目。由市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建立重点产业项目谋划储备库,各县区、各部门谋划的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全部入库,对谋划项目实施台帐式管理、动态监测、落地考核。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有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和我市有供给优势、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筛选确定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好、税收贡献大的产业项目纳入重点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发挥重点产业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10.优化项目保障。建立重点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审批、推进、协调、调度绿色通道机制,由发改、自然资源、建设、文旅、林业等部门联审联批,及时解决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难题。实行文化生态旅游重大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完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考核奖惩机制,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对大型文化生态旅游项目,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三)实施“引智入永”行动
11.搭建合作平台。注重结合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拓搭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和智力合作渠道和平台,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市场、社会有机联动协作的良好局面,全力推进永州市对接融入粤港澳湘旅游发展联盟。一是搭建政府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建立长期合作联动关系,推进双方在政策互鉴、行业互动、产业互通、人才交流互访等方面形成共享合作机制。二是打造文化生态旅游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园区“筑巢引凤”作用,引导大型文化生态旅游企业发挥引智主体作用,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智力市场,吸引更多文化生态旅游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永州干事创业。三是搭建文生旅人才交流学习平台,积极邀请大湾区知名高校师生、文旅名人、企业家来永州考察交流指导,组织永州相关政府部门、文生旅从业人员赴大湾区考察学习。(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12.创新引智方式。借助大湾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智力支撑,努力培育一支高端引领、梯次成长、基础坚实的文生旅人才队伍。实施永州市文旅人才培养工程,建设永州市特色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定期邀请大湾区文化、旅游等领域专家学者到永州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年内完成文生旅从业人员的轮训。鼓励探索“柔性引智”,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支持单位、企业通过项目合作、购买服务、短期聘请等方式引智聚才。鼓励企业创新招聘方式,加强与大湾区高校联系,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旅游人才永州行”活动,吸引大湾区高校旅游专业学子参加。(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13.建立专家智库。建立市政府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决策咨询专家智库,借助“外脑”助推永州市文生旅产业振兴。聘请一批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文化生态旅游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进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智库,积极发挥专家智囊作用,定期高规格举办专家问策会,为永州文生旅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立永州市领导“一对一”联系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文生旅人才制度,筑牢高端人才建言献策渠道。(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本市文化生态旅游全面融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行动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和市文化旅游产业链统筹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认识到文化生态旅游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保证各项任务按时按质落到实处。
2.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对文化生态旅游全面融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经费预算予以重点支持。从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进的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在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抓好任务落实。强化督导考评,由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办公室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各责任部门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定期通报方案实施情况。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办公室要加强协调推进和跟踪分析,会同各县区、管理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健全沟通机制,推进重要事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4.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文化生态旅游全面融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Mon Aug 12 09:13:00 GMT+08:00 2024
Fri Jun 07 15:00:00 GMT+08:00 2024
Thu May 23 19:43:00 GMT+08:00 2024
Wed May 15 17:00:00 GMT+08:0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