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应学员要求临湘“再版”嗡琴戏培训班
应学员要求临湘“再版”嗡琴戏培训班
Wed May 31 22:08:00 GMT+08:00 2017

临湘市忠防民间剧团及其他业余剧团的32名戏曲爱好者3月份在该市文化馆参加第一期培训后,强烈要求继续为他们施肥浇水,5月31日,由临湘市文旅广新局主办,临湘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再版”临湘嗡琴戏培训班正式开班。

临湘桃林河流域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厚重的记忆,最著名的当属从清朝道光年间就开始流行的嗡琴戏了。这种以临湘方言为主的戏剧,极具地方特色,在流传的百余年里,一直深受方圆几百里百姓的喜爱,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嗡琴戏(又称临湘花鼓戏),是由流传在传统民间的山歌、民歌、夜歌、小调演变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是盛开在湘鄂赣毗邻地区的一朵艺术奇葩。剧种形成之初,主要伴奏乐器为民间艺人自制的嗡琴,嗡琴的发音低沉厚重,音色粗犷,好像群蜂在蜂箱发出的共鸣音,听起来嗡声嗡气,故尔得名。

临湘嗡琴戏承载了大量的湘北传统文化信息,它的演变过程真实反映出当初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民间艺术、风土人情等活动,也是研究近年来在我市发现的瑶族文化遗址的一个活化石。临湘嗡琴戏2011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加强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该市文化馆十分重视人才培训工作,此次培训为期一个月,培训课程包括嗡琴戏基本知识、唱腔及身段表演技巧等。专业老师们通过电子课件和现场演唱相结合的方式,用娴熟的唱腔、绘声绘色的讲解,带领在座的学员一起学习重温传统剧目:《王妹子回门》、《孟氏割股》等等。

培训班激发了学生热爱嗡琴戏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了解嗡琴戏的兴趣。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嗡琴戏培训,让我们真正结识了嗡琴戏,我们要热爱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更好地让国家级非遗嗡琴戏好好传承下去”。

近两年来,该市文化馆开办丰富多彩的免费培训班186场(次),先后开设了摄影、美术、书法、舞蹈等课程,受众300余人,共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1560人次,一批基层文化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开展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为示范区创建提供了坚强的文化队伍支撑;另外不断深化免费开放工作,组织队伍走进学校、走进广场、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开展“欢乐送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提升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从行动上认真贯彻,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服务职能,使广大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张日平  临湘市文旅广新局

骆林华  临湘市文化馆

2017.05.31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