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单位退休老人,他退休后生活的主题不是打门球,不是含饴弄孙,不是利用专长赚钱,而是当起了一名慈善月老,一名扶贫助学义工,20年来,经他牵线搭桥资助的学生达1561人,他就是赵在和,赵老用他无私的帮扶、始终如一的坚持,收获了桃李满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1995 年退休后,一次偶然下乡采风,彻底改变了爱好摄影的赵老的退休生活。在湘潭县歇马乡学生王小红家里,赵老看到,王小红一家 5 口挤在两间土砖屋里,父母和爷爷奶奶都身患多种残疾,学习成绩很好的王小红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孩子忧伤无助的眼神,让赵老的心像刀割一样痛,他彻夜难眠。第二天,他毅然放下手中相机,走上了艰辛助学之路,这一走,就是20年。
每次下乡助学,赵老都要骑行几十公里山路,他曾在韶山灌区连人带车从 4 米 高的渠岸掉进急流里险些丢命,在夜宿山村时不留神掉进粪坑,先后多次被狗咬;外出劝募时,他从没坐过出租车,从没住过旅社,从没下过一次饭馆;助学过程中,走到哪里,赵在和就把感恩教育带到哪里,他编写 10 余万字原创德育教材,免费送给孩子们;他通过讲课座谈、书信指导等形式,引导受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自立自强、学会感恩。在他资助的贫困学子中,有研究生、博士生、清华北大生若干,现在在美国哈佛大学上研究生的周杰,中科院博士生张凯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深受赵老的感恩教育的启迪,纷纷表示要把“爱心助学”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赵老很想“出名”,不为别的,只为能更有说服力地去募集善款;筹这些钱,也不为别的,只为更多的素不相识的贫困孩子摆脱辍学的命运。正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的四处奔走,感动了300余名爱心人士,搭起了无数座“爱心桥梁”,桥的一端连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另一端连着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穷苦孩子。
赵老坚信,一只手的力量,比千言万语都珍贵;伸出一只手,就能温暖一颗心。如今,赵老已进入耄耋之年,并患有糖尿病并发症、骨质增生、颈椎病、眼病等多种疾病,但他毅然选择在这条爱心助学路上继续走下去。他说,“只要头脑清醒,脚还能走,眼睛还看得见,就不会丢掉爱心助学事业,争取干到2021年,到那时他87岁,恰逢我们伟大的党诞辰一百周年,他决心要以更好的实绩向党的生日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