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 | 弃医从文,窥视人性的双眼者
Thu Nov 12 00:00:00 GMT+08:00 2020
在日本人的眼中,日本是一个“矛盾的社会”,在外国人看来,灯红酒绿的歌舞伎町就是东京的代表,但实际上,西装革履、工作日两点一线、高峰时间挤电车的上班族才是这个社会的主心骨。一个稳定得有些缺乏活力的中产阶级人士,在道德上的保守程度甚至会令人无法想象。
1995年,一部描写中年人不伦纯爱的小说《失乐园》横空出世,也把作者渡边淳一推上了舆论的巅峰。日本作家野岛刚在回忆《失乐园》在日本引起热潮时,不少人都给这本书包上书套,在电车上忘我地阅读,他就是其中之一。
1968 年,时年35 岁的渡边淳一还是札幌医科大学的骨科讲师,作为爱好,他一直为北海道的文学杂志写稿。他所在的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日本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巨大的轰动也夹杂着不少质疑,引发了一场医学进步与固有伦理观之间的大战。根据这一事件,他创作了小说《白色酒宴》,令他在文学界声名鹊起,却也亲手断送了自己在医疗业界发展的机会,这也成为他弃医从文走上专业作家之路的契机。生涯之初,渡边淳一创作了大量以医疗为题材的社会小说,如《麻醉》《无影灯》等。医生以人体为工作对象,对病人来说,医生如同操纵生命大权的“神”,这种绝对的权力和医生必须遵守的人伦规范之间的矛盾,成为他的医疗小说的主要题材。1970年,渡边淳一的中篇小说集《光与影》荣获直木奖,被认为是纯粹的“医疗小说”。在这部小说集里,渡边淳一探讨了“疾病”对于人类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几乎是偶然、随机,人类无法抵抗的。小说集中,随处可见“医生的眼睛”,他毫不忌讳地谈到“在胃肠上另造一个肛门”。因为疾病在医生眼睛里并非不洁和污秽的,而是不可抵抗的命运。渡边淳一在另一部小说中,他让一位医生角色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并没有拯救任何人,得救的人们是因为他们有得救的能力,医生只是调动了他们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小说中时时另外存在一双眼睛,那是悲天悯人的作家的眼睛。作家的眼睛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对人类悲欢爱恨不能无动于衷,这或许是渡边淳一最终从医生转身为职业作家的一大动机。20 世纪 80 年代后,伴随着私生活上的变动,渡边淳一的创作思路转向描写中年男女的炽热性爱。1995 年,《失乐园》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连载,连载之初就成为一大话题。小说以1923年日本著名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殉情事件为蓝本。渡边淳一把这个故事搬到了 90 年代的日本,内心疲惫的中年上班族和外表端庄的家庭主妇,憧憬着“毁灭式”的爱情,让众多在忙碌生活中渐生麻木的现代人从内心获得同感。1998年,这部颇具争议的畅销作品首次在国内出版,因为与人类千百年来最吸睛的永恒话题“婚外恋”牢牢绑在一起,渡边淳一的名字也因此在国人心目中被深深的打上了“情爱文学大师”的烙印。渡边淳一的情爱小说,常带着末世的颓废感和强烈的日本式官能之美。他小说的主人公,不论社会地位如何,之前的人生如何,最后总都会皈依自己内心和身体的欲望,如飞蛾扑火般,从相爱、融合中找到自己的新生,甚至不惜以死亡为爱定格。在这一点上,正是因为对死亡的了解,让渡边淳一更尊重血肉鲜活的人。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感和身体的需求,都是重要而珍贵的,在他眼里,自然人永远比社会人更符合人类的真面目。渡边淳一曾说“几乎每一部作品里都有我的亲身经历,作家要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好恶,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他对情爱的探索终其一生,也将自己的天分发挥到了极致,直到八十岁高龄,仍然没有停止创作。随笔是与小说完全不同的体裁,如果说小说是作家的假面,那么在随笔中,他们往往能放松自己,呈现一个日常化的自己。生活中渡边淳一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曾出演电影《失乐园》的女演员黑木瞳在渡边去世后哀悼他说:“我与亲爱的渡边老师最后一次共饮的是法国玛歌酒庄红酒,直到最后,他都是一位潇洒的绅士。”女作家林真理子则谈到:“渡边老师喜欢穿着华丽的和服到银座的酒吧,在女人堆里快乐地饮酒,就像一位文士。”日本江户时代用“粹”这个词来形容精于玩乐、风度翩翩的男士。从人们的描述来看,成为知名作家以后的渡边淳一,这个词用在他身上恰如其分。他对生活拥有敏锐的触觉和好奇心,勤勉地经营自己的写作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喜欢美食、精致的物件、京洛的风土、优雅的女人。没有人比他更享受自由豁达的人生。这些体现在他的随笔中,是一个潇洒、明智又相当可爱的人生指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