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谢太军:心口相传 代代传承
谢太军:心口相传 代代传承
Thu Dec 03 16:50:00 GMT+08:00 2020

谢太军:心口相传 代代传承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说到戏曲,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京剧、黄梅戏等等。在临武,有这样一种特色戏曲,那就是临武祁剧,它集曲艺、表演、器乐等一体,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这几年,57岁的祁剧人谢太军通过心口相传的方式,努力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让临武祁剧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

1.png

“热爱祖国,热爱临武,热爱祁剧,尊师重道,团结互助,正直坚强,火炼真金。”

一到周末,兴祁艺术培训中心的教室里就热闹了起来,孩子们正在学习祁剧的基本动作。这些孩子最大的不过13、14岁,最小的才6岁,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学习,他们已经能很好地掌握祁剧表演的“四功五法”了。

谢太军说:“孩子啊,很刻苦,进步很大,将来要不了多久,慢慢给他们开口啊、练唱腔啊,慢慢走向扮演角色,学那些喜怒哀乐啊,表演啊,把这些身段、学的基本功结合上去,唱练做打,把它想办法都传给他们,慢慢我们临武的这个祁剧,就可以有人接班了,就慢慢可以接手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更是讲究童子功,压腿、下腰、劈叉等一样都马虎不得。尽管平时训练枯燥乏味,但是出于对祁剧的那份热爱,孩子们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小小地梦想种子早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学生王艺媛说:“当唱戏的人,因为我喜欢戏曲,我的爱好就是戏曲。”

学生邓佳姝说:“因为我觉得他们表演得很精彩,所以很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我就喜欢去表演戏曲。学了一些身段啊,还有那种倒立,那个后桥和前桥,还有耍枪。”


学生陈怿萱说:“有的时候想放弃,因为想把它发扬光大所以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记者:“平时苦是苦在哪里?”

学生陈怿萱说:“就是压腿,之前有拉伤过,就比较困难。”

记者:“你有没有自己的一个小目标啊?”

学生陈怿萱说:“冲梅花奖吧,不是有个(戏曲)最高奖嘛,就梅花奖。以后的目标就是冲向更大更高的舞台。”

祁剧发源湖南祁阳,已有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拥有高腔、弹腔、昆腔九百多个剧目,一千多支曲牌。它广泛流传于湘南、湘西、湘中等地,是湖南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地方大剧种之一。临武祁剧在传统弹腔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把受众面广、易于交流沟通、节奏疏朗、发音饱满的郴州语系与临武官话引入祁剧,区别于祁阳话表演的早期临武祁剧,在县内外群众的接受度大为提高。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县祁剧团的成立,谢太军也成了团里的一名演员,跟随剧团到处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红楼仙子》等都是当时的经典剧目。

谢太军说:“特别我们这一批,进展很大,学习也努力,所以很快就成了台柱子了我们这批人,就把这个祁剧团已经撑起来了,我们这批有这么多人嘛,一直坚持了很多年。”

兴祁艺术培训中心老师李成林说:“原来是我们很厉害的,我们到省里演《七仙女》演了40多场,那个时候很受欢迎,都要来看。”

随着现代音乐的盛行,民族民间戏剧受到强烈冲击,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更是淡化了对民族戏剧的兴趣。而由于经济和人才条件的制约,临武祁剧的传承和保护缺乏后劲,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临武祁剧几乎停止发展。

谢太军说:“到八十年代末,这种非遗文化慢慢受这种电视冲击,这些有线(网络)、手机都发达了就是说,慢慢我们这个市场就没有了,就一直萧条。”

出于对祁剧的热爱和那份独特的情怀,今年6月,谢太军组建成立了兴祁艺术培训中心,开始到处寻找祁剧“苗子”,并到省、市等周边地区邀请专业的老师进行传教。几位曾经在祁剧团里一起演出的老友也回来帮忙,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好下一代的传承人。

兴祁艺术培训中心老师李成林说:“这个他一直在搜集资料,一直在到处找祁剧朋友,凡是对传统音乐兴旺的地方,他就去采访,去请教这些老师傅,甚至到省昆剧团去,也去结交朋友,让他们来传教,来传授我们这个小孩子。所以我和他叫作同道人,帮助他把这个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搞上去,不然慢慢就会丢弃,很多人都灰心了,就是他们几个同志一直在坚持。”

谢太军说:“开始我们是宣传工作做到位以后,就很多小孩子踊跃报名,然后我们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培养他们,然后我们在里面想办法去发掘这些人才、苗子,如果是这个苗子,他有这种爱好,想学的话,我肯定以我们最大最大的耐心,把他们慢慢培养出来。”

目前,在谢太军的带领下,兴祁艺术培训中心共开设了器乐班和演艺班两个班级,招收了近四十名祁剧演员,在县里的各种节会上演出,不断扩大影响力。未来,谢太军还想通过祁剧进校园的方式,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谢太军说:“就是说我们想先找一个学校找个班做试点,让小孩子去学一学这个东西,比如说学点戏曲的身段啊,然后给他们编成一套戏曲的韵律操,利用广播体操的时间,给他们来展现,然后有些小孩子有兴趣了能够学校临时开个班,有爱好的,有喜欢的,可以在这个班里面,我们免费去培训,慢慢学校里面爱好这个的就多了,传承的人就多了,一代代传下去。”

兴祁艺术培训中心老师李成林说:“我们想的就是少年强才祁剧强,只能够把这些小孩子把他们培养,培养出来,我们才有希望,我们临武的祁剧才有希望,而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是老人家的戏,那糟糕了,断层了是不是,我们要争这口气,一定要把它坚持下去,真的太可惜了。”


在这里,为谢太军和仍然坚持戏曲传承的老一辈戏剧人点赞,也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临武的祁剧能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