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溪王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溪王氏宗祠】
Thu Dec 03 16:57:00 GMT+08:00 2020

渔溪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渔溪组,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明永乐十六年(1418)大修,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年间都进行过维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明永乐二十年(1422),衡州知府史中奉明成祖朱棣旨意改为“衡阳第一家”并亲笔题书,建筑格局为三组四合院对称式主体。1990年中国文化部撰写的《中国名匾》已把王氏宗祠的门额匾“衡阳第一家”收入条目,湖南省建筑学会编写的《湖南建筑志》作为唯一的宗祠建筑录入,2007年6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以王氏宗祠为主要内容拍摄2集。


王氏宗祠采用砖、石、木结构,座北朝南,抬梁式构造,硬山顶,封火山墙,小青瓦,五山屏墙爪角飞翘。通面阔60米,进深30米,建筑面积1702平方米,前坪及后苑总面积为5221平方米。古祠分前后两进,左右七开间,第一进前出廊,廊柱2根,两尽间厢房前出雨亭,左为培槐阁,右为羹梅阁,大门门座用汉白玉石制作,并雕刻二龙戏珠及宋明时期的文官塑像。大门两侧的门枕石为狮子背云鼓、门墩上浅浮雕花鸟及动物纹,四个门簪上有太极八卦及蝙蝠图案,门额镌“衡阳第一家”,楷书,系明永乐二十年(1422)衡州知府史中书。背面镌“入庙思敬”,楷书,为1938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书。前进明间为戏台,戏台顶部为一藻井,左右回廊与后进相连,回廊之上出阁楼,后进明间为崇本堂,堂后檐步置神龛,供奉王万庄公夫妇牌位。后进左边为贤达祠、右边为节孝祠。祠内屋顶下的大梁、驼峰、檐口板、望板、檐枋、额枋及月牙梁等均雕有奇花异草、珍禽瑞兽、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等图案,48根圆石柱上有阴、阳刻对联17幅,各门框上有对联7幅,其中有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明嘉靖八年(1529)状元、地理学家罗洪先以及内阁中书、刺史、知府等名人书法真迹和重要题跋,都是上乘的书法精品,更凸显王氏宗祠的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在主体建筑的额枋、平板枋上,大量使用五踩卷头造斗栱或彩绘斗栱、如意斗栱,其戗角卷尾和山墙卷尾多做成海棠、如意等花纹,栱眼内则多刻花草纹样,极具地方特色,建筑规格之高,为湖南少见。


1996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