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意象·丹青”又推第二季——湘苏交流谱新篇
意象·丹青”又推第二季——湘苏交流谱新篇
Fri Sep 07 15:11:30 GMT+08:00 2018

微信图片_20180907151045.png


8月18日至22日,“意象·丹青”福盈来中国画联展在湖南长沙美庐美术馆举行。这次联展是由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国画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傅抱石纪念馆、中国书画报社联合举办,《中国书画报》长沙艺术中心和长沙福盈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联展邀请了湖南、江苏两省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六位实力派画家参展,展出了能够充分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90多幅。当地书画家、艺术院校学生和书画爱好者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展览期间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联谊笔会。艺术家之间的有效交流,成为此次联展的一个巨大收获。


“意象·丹青”是长沙福盈来文化着意打造的高端书画品牌展,其策展理念是:立足湖南本土文化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邀请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中国画家与湖南的代表性画家联合办展,形成学术特色、艺术水准并举,并具有品牌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中国画联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本次展览精选了六位国画家参与,他们是周积寅、华拓、徐善、曾进、旷小津和黄戈。


六位画家中,周积寅是享誉海内外的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其“一手拿文笔、一手拿画笔”的艺术道路,承续了“俞剑华学派”的精神衣钵;华拓作为“新金陵画派”的嫡传大家,在当代山水画领域独具风貌、享有盛名,为当代江苏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


徐善是傅抱石研究、鉴定的专家,也是继承、发扬“傅家山水”的践行者,其“知行合一”的风范在全国颇具影响;旷小津是湖南中青年代表性画家之一,在山水画“现代性”与“地域性”的探索方面有其独到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曾进家学渊厚,得岭南画派精髓神韵,同时深扎湖南“湘楚文化”,其山水画不失笔墨传承,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生活气息,在传统与时代之间走出了自己的路;黄戈作为青年一代的学者型画家,近年来不断探索传统绘画语言的现代性表达,努力在山水画情感抒发与理性把握两方面形成自己的理解和阐释。


六位画家涵盖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各自展现湘苏两地不同的艺术风采,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展览效果。不少人观展后表示,此展是近年来长沙举办的一次非常有特色、有水准、有内涵的中国画展。


有位专程从怀化赶来观展的画家说道:“我是读着周积寅老师的书成长起来的,只知道老先生著作等身,没想到他的画也这么出色。看来,理论与实践并重才是正确的道路。”不少湖南本土颇有名气的书画家也来到展厅,他们对华拓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新青绿山水、对徐善发扬“傅家山水”的成果和精神,都表示由衷赞叹。


在展览期间召开的研讨会上,六位画家一致认为,在任何时代,都必须把传承放在第一位。没有传承、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基本技法,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研究,就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难有美学高度。没有传统的创新就是乱作为、假创新,甚至是以创新之名来混淆视听。


同时,大家通过研讨也认同了一个道理——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不能故步自封于传统中而放弃注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唯有注入了自己的情感,紧跟时代步伐,广泛吸取各家之长,敢于在坚守传统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出新,才能创作出不辜负时代、不辜负艺术情怀的精品力作。通过探讨,大家得出一个结论: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对传统的坚守与发扬。


其实,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也为承办方提供了新思考,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固然重要,以交流促发展也是当务之急。在这个信息传播快速发达的时代,有必要把风格不同、志向相同的画家组织到一起,在展览的同时进行深入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率的交流?如何实现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研讨会表明,最有效的交流还是画家们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各抒己见,坦诚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听取同行的不同看法。这样才能发现彼此的长与短,也才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不断进步。这次研讨会大家没有泛泛地赞美,对于不足倒是谈得较多、谈得坦率。正是有了开诚布公的交流,才真切地发现了艺术的不同路径——有的是小路,有的是大道,剑走偏锋终究难以持久。结合了现场的作品展示,大家才发现了彼此的笔墨功底,有效地探索出发展之路。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