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湘西州永顺县城文化休闲广场人山人海,一场以“展示民族音乐魅力,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为主题的“湘音·乡韵”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艺术展演——湘西专场网上全球直播活动正在精彩上演,来自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的40余名民族民间艺术家引吭高歌,用来自天籁的美妙之声为广大观众献上了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视听盛宴,让人们领略到湘西丰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活动现场
活动在悠远神秘、沧桑古老的土家族《梯玛歌》中拉开序幕。百科全书式的《梯玛歌》演绎着人类与天地神灵的对话,也是大湘西风土人情的浓缩。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一波连一波。扎根于湘西沃土之中的青年歌唱家张明松,自幼生长在艺术之家,外祖父彭善云曾是名震酉水两岸的“号子头”,看着脚下汤汤流淌的白河,听着荡气回肠直抵心灵的酉水船工号子,耳濡目染中的他从小就在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2002年底,听从内心的召唤,他结束了北漂生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酉水船工号子的传承。先是拜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官坤为师,虚心求教,后又和张君林、黄青松一道收集整理酉水船工号子,并将酉水号子进行艺术加工,发扬光大,演唱的《我是酉水人》《我就爱上酉水河》等号子曲目极大地丰富了酉水船工号子演唱内容和表现形式。一曲《大山里的号子》让人倍感苍凉激越,让听众在高昂、悲壮的呐喊声中破解湘西人不畏艰难、搏击险滩、勇于奋进的精神密码。
本场展演为大家演唱的,有的是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的是民间优秀的艺人;有的是深耕于民歌传承发展的艺术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声音为大家呈现神秘湘西。 劳动创造了生活。劳动也赋予了人们更多的美好和欢乐。山间、田野、溪边,想唱的时候,歌声就飘过来了。年过古稀的桑植民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尚生武,犹如当年《九岭十八岗》的好汉,脚板踩得滋滋儿响,驾一叶扁舟,在清澈的澧水河里打鱼放歌;有着“桑植民歌王”美誉的谢静心花怒放,一首《叫我唱歌就唱歌》悠然地从后台飘到了前台;小调《包边扇子》、花灯调《四季花儿开》、情歌对唱《马桑树儿搭灯台》《冷水泡茶慢慢浓》《好郎好姐不用媒》《棒棒捶在岩头上》点燃了观众阵阵激情,吆喝声、叫好声回荡在广场上空,经久不息,有着“民歌活化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又一次独占芳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歌。湘西的民歌种类繁多:高腔、小调、苗家的平腔水腔叭咕腔等等。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的湖湘文化造就了如此不同的湖湘民歌。而且湘西这片土地孕育的不仅仅是歌,还有各种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长,别具一格。“月明星稀落华浓,倚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叶落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香袅不觉惊猊动,人在蓬莱第几宫。”郑敏、向词贤俩人学习辰河高腔近50年,声音时而高亢嘹亮、响彻云霄,时而细若游丝,婉转别致,幽雅动人。演唱的《懒画眉》取材于辰河高腔传统剧目《玉簪记》中《琴挑》一折,讲述了书生潘必正上京求名前,在其姑母庵中攻读,与尼姑陈妙嫦两相交好,表现两人相互倾吐爱慕的相思之情。湘西“飞歌皇后”龙仙娥领衔的“啊那啊雅组合”更是将苗族水腔《嫁女歌》《喜歌》表现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酣畅淋漓;《苗族赶边边场》将你带到一个风情醇香的苗寨,让你感慨这个民族浪漫率真的爱情,感受这至纯如水的纯粹和美好。 省文化馆党委书记龙胜兰接受国家公共文化云记者采访 省文化馆艺术培训部主任、省群文声乐专业委员会会长付辽源接受国家公共文化云记者采访 国家公共文化云、“湘约文化”公共文化云推广活动 据悉,“湘音·乡韵”是湖南省文化馆2015年开始打造的一项专门传承湖湘特色文化的公共文化品牌项目,已连续两年纳入2018年文化部全国文化发展中心共享工程项目。为推动湖湘地域特色音乐传承和发展,宣传和弘扬湖南独特的音乐文化,让湖湘乐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出更鲜活、更生动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呼吁更多人尊重和保护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参与到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行动中来,使湖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薪火相传。 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馆、中共永顺县委、永顺县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群文音乐专业委员会、永顺县委宣传部、永顺县旅游和文广新局承办,永顺县广播电视台、永顺县文化馆协办,旨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旨,以湘西地区特色音乐艺术为引领,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神秘湘西·遇见永顺”第三届湘西州旅发大会11月7日将在永顺举行
Mon Oct 14 08:29:00 GMT+08:00 2024
湘西州群众艺术馆动态丨湘西州群众艺术馆2024摄影后期实战公益培训班开讲!
Fri Aug 16 10:56:00 GMT+08:00 2024
Wed Aug 14 15:44:00 GMT+08:00 2024
Wed Aug 07 15:43:00 GMT+08:0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