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祭茶大典主要产生和流传于衡阳市南岳区境内。南岳衡山季风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具有春季升温增湿、夏季暑热、秋季凉爽、冬季湿冷等特点。衡山山区的平均气温17.6℃。冬季比较温暖,一月份平均气温5.3℃。春、秋两季的平均气温都在17~19℃之间,且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气温较高,7-8月平均气温在28.6~29.5℃之间,盛产云雾茶。
南岳祭茶大典又称南岳春茶祭典,最早是茶农们在每年春季雨前(4月上旬)采摘新茶前举办的茶叶采摘祭典活动,以祭祀茶祖神农氏,祈求新茶丰收、茶品上乘为目的,后逐渐具有了一定的官方色彩,发展成中华农耕祭祀文化的组成部分,主要活动范围在南岳区境内。
沿袭千年,承载文化记忆
南岳衡山自古是中国南方的祭祀活动中心。《尚书.尧典》记述,舜帝“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对此,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也予以了证实。而茶叶盛产华夏之南,被称为“南方嘉木”,衡山作为中华五岳中唯一地处南方的敕封之岳,也是五岳中唯一产茶的山岳,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天下茶人祭茶拜岳的不二之选。
南岳盛产云雾茶,早在初唐就列为“贡茶”献入皇宫,誉满京都。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云:“茶出山南,生衡山县山谷。”而南岳祭茶大典是南岳人民在长期茶叶生产形成的以敬神、祭茶为内容,以儒礼、屈原骚体开文、祭祀,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南岳祭茶起源于唐天宝年间(约公元740年),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明周高起在《洞山芥茶系》中写道“又唐天宝中,稠锡禅师,名清宴,卓锡南岳。涧上泉忽迸石窟间。字曰珍珠泉。师曰:宜瀹吾乡桐庐茶。爰有白蛇衔种之异。南岳产茶不绝,修贡至今。方春采茶,县令躬享白蛇于卓锡亭,隆厥典也。后来檄取,山农苦之。”“隆厥典”即为采茶祭祀。
明代以后,南岳祭茶与朱子理学结合,其社会地位和文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提升。历代官府的不断参与和南岳儒、释、道三教共存共荣的独特文化背景,使这一民俗祭祀活动逐渐融合了官方祭祀、宗教法会、敬天祭祖等各种传统文化,发展成为中国农事的重要祭典活动。
此后的上千年间,南岳百姓不仅沿袭了采茶祭祀的风俗,还由于南岳在华夏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历代官府的介入,使这一祭祀活动逐渐融合了官方祭祀、宗教仪式等各种传统文化内容,发展成为中国农事的重要祭典活动。南岳祭茶大典包含了茶文化、宗教文化、祭祀文化、农事生产、百姓生活等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她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对民族、民俗、宗教和历史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分布与传承
南岳祭茶活动原本分布较广,衡山山脉及周边区域的许多茶园、茶农均有相关活动,只不过焚香、点烛、放炮而已。后来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南岳在南方祭祀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祭茶大典每年在南岳山上和南岳大庙集中进行。五十年代至今,其他区域的祭茶活动都已逐渐失传,目前传承这一祭典活动的只有衡阳市南岳区。
南岳祭茶大典传承千年,解放前经历代茶农相传至康和声老先生。大典在解放后一度因政治原因中断了数十年,几近失传,幸而南岳本土文化学者唐未之老人从老一代茶农那里搜集、整理和继承了南岳祭茶的传统仪规,并把它传授给了自己的弟子罗步庵。罗步庵又悉心传授给南岳著名文化学者旷顺年。2007年,在湖南南岳云雾茶业有限公司的资助支持下,唐未之、罗步庵、旷顺年、胡寅等召集成立南岳茶文化研究会,组织活动队伍,恢复了“南岳祭茶大典”活动,得到了南岳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也引起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祭茶大典,列入中华茶祖节
祭茶大典于2007年被重新恢复,至今年已连续举办了11届。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官方的加入,使祭典活动更为隆重,并吸引了省内外产茶区参加,重现了南岳祭茶大典绵延千年的古风古韵。
南岳祭茶大典一般于每年4月下旬到5月初举办。发展到现在,主办单位不断升级,现在一般由湖南省茶业协会、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省、市、区主管茶叶或农业生产的各级官员,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各主要产茶地的茶业人士参与。最近几年,由于大典的影响,已经被纳入每年的中华茶祖节湖南区的活动之一,成为南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
2011年,南岳祭茶大典成功列入市级非遗项目。
祭茶流程:开山与祭典
南岳祭茶大典主要分两个部分。
第一,开山仪式。在锣声和幡旗的引导下,参与祭茶大典的各界人士和茶农们延传统路线进入南岳高山茶园,随着茶农的开山号子响起,人们按照古老的仪规,敬献鲜果、敬献三牲、宣读祭文、礼拜茶神、酒祭山神,随着民间歌手唱响“岳北山歌”,采茶女开始在晨露中采摘当年的第一叶春芽,这头班新春将作为“圣茶”被恭送到山下的南岳大庙进行祭祀。期间,要按照传统,使用香楮等祭品,以示敬天;使用簋、爵、炉等为祭器,以示尊神;以锣鼓号为祭乐,以示唤醒神灵。
第二,祭茶大典。刚刚采摘制作好的头班“圣茶”高山茶园送至南岳古镇的御街牌坊,由主管农事的县级官员转交给南岳大庙棂星门前的市级官员,他们严格按照传统献祭的程序和线路,穿过古代只有皇帝或其特使才能通过的魁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将圣茶传送到嘉应门前等候的省级官员手中,再由省级官员将圣茶敬献在主祭台上。此时的南岳大庙正殿前坪,五岳旌旗迎风招展,代表“茶祖、茶神、茶人”的炎帝神农氏、圣帝祝融氏、茶圣陆羽神位分列而立,来自佛道教的高僧高道宝相庄严,古乐与颂经声回荡庙堂。参加南岳祭茶大典的嘉宾行礼上香后,由儒家代表宣读并焚烧祭文,由佛、道两教的高僧高道为圣茶诵经加持,儒释道三教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南方之神的敬仰、对新茶丰收的期盼、对茶和天下的祈愿。最后,与会嘉宾遵循祭祀仪规依次取得圣茶后上正殿敬茶,祈求茶品上乘、天下富足。
祭茶大典期间南岳上下旌旗飘扬、鼓乐喧天,全国各主要产茶地的茶人和四方游客慕名前来祭茶敬祖,感受传统文化氛围,成为中国茶文化和南岳旅游的一大盛事。
重要价值 :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南岳祭茶大典是南岳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当前外来文明猛烈冲击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继承和保存好祭茶大典,对于保持民俗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突出作用。
祭茶大典是中华农耕和南岳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南岳祭茶大典承载着南岳文化、湖湘文化甚至中华农耕文化的许多重大历史信息和原始记忆,把大量古代农耕祭祀的礼仪保留下来,成为南岳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
祭茶大典是南岳民俗文化、艺术承传与发展的载体。南岳祭茶大典实际上是南岳衡山地区民间文化的大荟萃,如岳北山歌、三教同祭、古法制茶等传统文化展示平时已很少见到,但祭茶大典却以整体规模展现。通过祭典活动,南岳传统的文化表演形式和制茶工艺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使其得以承传与发展。
Wed Nov 22 10:24:00 GMT+08:00 2023
Mon May 15 10:46:00 GMT+08:00 2023
Tue Jan 10 11:04:00 GMT+08:00 2023
南岳区文化艺术馆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入万家—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
Tue Dec 13 10:55:00 GMT+08:0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