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庙会,始于远古,成型于唐代。从岁首至年尾,每逢年过节,当地民众和八方香客聚集衡山,举办各种祭祀活动,形成以“庙会”和“朝圣”为主体的两大民间习俗。
《南岳志》载:南岳大庙为唐开元十三年(725)创建,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南岳庙会已成规模。随着时代演变,南岳“庙会”形成了节庆活动有别、文化特色鲜明的春节庙会、元宵庙会、端午庙会、天符庙会。春节庙会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每年涌入庙会的游客、香客都在十万人以上,2017年除夕初一,突破33万人,春节庙会被文化部评为全国首批最具影响力的春节民俗活动。正月十五是南岳火神祝融向人间传播火种的日子,元宵庙会的灯就是祝融大帝传播的火种。元宵之夜,古镇挂起各式花灯,水中漂浮各类荷灯,古戏台上演地方戏曲。人们在这里赏戏、观灯,通宵达旦。端午庙会,三湘大地以龙舟竞赛纪念屈原,南岳多山无江河,百姓便自制旱龙舟以度佳节。农历五月十七日为天符大帝诞辰,也是他收下界收瘟神的日子。天符庙会中,人们将菩萨从庙宇抬出游街,“考判官”“抬故事”,传承着富于特色的南岳。
如果说“庙会”是从衡山向四周辐射的宗教岁时民俗,那么,“朝圣”则是四方民众定期向南岳聚集的民间信仰习俗。
南岳朝圣,自唐天宝元年滥觞,一直流传至今,是南方最具规模的民间集体朝拜祭祀活动。
各地香客四月进“春香”、八月进“秋香”,与古代“春祈秋报”农业祭祀的延续。香客从各地起香出发,一路风尘仆仆,来 到南岳大庙,然后列队上山,逢庙必拜,直至祝融峰顶祝融殿。朝圣途中,他们脚踩八卦、一路高歌,成为南岳衡山一道流动的
人文景观和旅游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南岳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这种传统文化现象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许多人已经渐渐遗忘朝香的程序,所以南岳区文化艺术馆开 展了南岳朝圣歌舞表演培训班,召集全区歌舞爱好者一起学习,课上老师对大家的唱功、舞蹈,仪容仪表以及仪规进行了专业培训,学员们都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了培训中。
培训现场图
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它比任何其他方面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让它们得以流传,也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文化,让中国稳稳占据世界强国的宝座。
南岳区文化艺术馆
Wed Nov 22 10:24:00 GMT+08:00 2023
Mon May 15 10:46:00 GMT+08:00 2023
Tue Jan 10 11:04:00 GMT+08:00 2023
南岳区文化艺术馆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入万家—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
Tue Dec 13 10:55:00 GMT+08:0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