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次提到乡村振兴,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当前,三湘大地的广大乡村纷纷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发力文创产业、实施文化惠民、发展文化旅游等实际举措,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作用,焕发出新时代乡村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文化湖南”推出“乡村文化振兴看湖南”系列报道,推介湖南乡村文化振兴的典型样本,报道当地通过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可借鉴经验。今天我们来关注苗文化生态游“火”了墨戎苗寨。
墨戎苗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也被称为墨戎苗寨,地处张家界——凤凰黄金旅游线路中转点。2017年,墨戎苗寨累计接待游客71.8万人次,旅游收入2800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当地的游客接待量已突破40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而就在六七年前,这里只有残损的老木屋、泥泞的山路和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儿童。
墨戎苗寨是怎么“火”起来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这个湘西苗寨。
原汁原味保持原居村落民生活形态
进寨游客络绎不绝
6月7日并不是周末,但墨戎苗寨的停车场仍然被来自各地的旅游大巴和自驾游车辆塞得满满当当,寨子里的游人川流不息。
走进苗寨,远远地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民房,黑瓦木墙,依山随势,层层叠叠地坐落在山坡上。“我们的寨子以前虽然穷,但文化底蕴深厚,苗族民居、服饰、鼓舞等民族文化保存完好。” 龙鼻嘴村党支部书记石远军介绍,早在1993年墨戎苗寨就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苗族花鼓之乡”,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0年,墨戎苗寨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挂牌。保护区设立后,包括墨戎苗寨在内的8个村寨被选为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试点村。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村里开始整修苗寨,依托地处旅游黄金带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苗族文化旅游品牌。
“当时,寨子里许多老屋破损非常厉害,有的村民还住着‘漏风房’。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我们开始对老屋进行修缮,经过两年的努力,不但保护了文物建筑,而且使其变得更加宜居。”石远军说,“我们没有搞大拆大建,全部保持村落的原居民生活形态,积极指导村民开展资源利用,老屋既可以自住,也可以作为工作室、展览馆、博物馆等使用。”
古朴的吊脚楼群,干净的石板路,传统的苗族文化……2012年3月,“墨戎苗寨民俗风情风景区”对外开放迎客。
苗族传统文化吸引八方来客
热情的拦门酒仪式
几位身着苗族盛装的姑娘,手拉一条彩色织锦,在寨子的入口用当地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游客。凡是来墨戎苗寨的游客,必须经过对歌、喝酒、击鼓的程序,才能进寨。
游客在墨戎苗寨观看苗族风情舞蹈表演
走进村寨,神秘的“巫傩绝技”、节奏欢快的“四方鼓舞”、热情洋溢的“苗族山歌”,各种苗族民俗表演展示出当地苗民的文化自信。
下午5点,苗族鼓舞州级传承人杨敬莲刚刚结束一场“四方鼓舞”的表演,她是今年才回到家乡,在湘西墨戎苗寨乡村游有限责任公司新组建的演艺部担任主管,她所在部门有33位演艺人员,很多是当地村民。“政府投资了两百多万元在村里新建了苗族鼓舞传习所,现在,大家学习苗鼓的热情更高了。”杨敬莲说。
新建的苗族鼓舞传习所
古丈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琳筠表示,为传承苗族传承数千年的“白色图腾”银饰手工锻制技艺,2016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墨戎苗寨成立了“苗族银饰手工锻制技艺传习所”,集制作、展览、体验、销售于一体,达到“以技养艺”的目的。“现在寨子里有银匠师傅数十位,最高的月薪能上万元了。”李琳筠说。学徒宋佳云在传习所学习了1年多,现在已经熟练掌握苗族银饰锻造的基本流程,他的师傅是银饰李氏家族祖传手艺第十代传人李杰。
李杰展示银饰手工锻制技艺
宋佳云正在锻造银饰
让每一位村民在苗寨振兴中得实惠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墨戎苗寨先后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去年12月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村民都在苗寨的振兴中得到了实惠。
王琴嫁到龙鼻嘴村时,呈现在她面前的是行路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如今,她家的房屋出租给旅游公司作为苗族婚俗文化的展示馆使用,她还在自家的院子里摆起了小摊,卖苗绣制品、土特产等,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村民在景区摆摊卖苗绣制品
湘西墨戎苗寨乡村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文体富介绍,2013年起,墨戎苗寨的旅游经营由该公司和龙鼻嘴村委会联合开发和运营。为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公司根据经营状况,以户为单位,每年给核心景区内村民发放资源股分红1000元至2000元,对新建传统特色民居房屋,给予每平方米补贴600元。“景区通过农产品和苗绣手工艺品销售、吸纳农民就业、土地房屋出租、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为村民提供讲解、演艺、餐饮等就业岗位400余个,目前员工的平均月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去年共有80多个贫困家庭脱贫。”文体富说。
游客体验苗族婚俗文化
张海燕是个“80后”,她家以前是贫困户。“带着两个孩子,只能在家里种地,几乎没有收入。”现在,张海燕在村里的旅游公司担任讲解部主管,每月收入近5000元。“几年前,村里很难看到几个年轻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愿意回来发展了。” 张海燕说。
Wed Jan 11 12:37:00 GMT+08:00 2023
Mon Nov 04 21:00:00 GMT+08:00 2019
Mon Jul 30 10:05:51 GMT+08:00 2018
Wed Jul 25 10:01:58 GMT+08:00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