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欢乐潇湘”在常德:汇集民间文艺力量 实现文化惠民
“欢乐潇湘”在常德:汇集民间文艺力量 实现文化惠民
Thu Sep 08 10:09:32 GMT+08:00 2016

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总工会主办,湖南省文化厅承办,红网、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2016年“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从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湖南省各市州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精心策划、安排,“欢乐潇湘”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在各乡镇、社区广泛开展,掀起阵阵欢乐浪潮。群众文艺爱好者将爱好变成一个个节目,为当地群众带来场场文化盛宴。湖南省文化厅近日和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访株洲、湘潭、衡阳、邵阳、永州、常德等地,为您带来“欢乐潇湘”市州系列报道。

夏日的傍晚,今年四月份建成开放的常德江南沅江风光带上风光正好,来此休闲、观光的市民不少。夜色渐浓,善德楼下人流如织,比平时更显热闹。

2016年常德市“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暨“百团大赛”决赛第八场即将在此举行,来自津市市和桃源县的4个业余艺术团体将同台竞技,为现场观众上演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文艺演出。

“欢乐潇湘·百团大赛”是常德市的文化品牌,也是常德市民所熟知的群众文化活动。从2012年开始,常德市原来分散的大大小小2000多个民办文艺团体被组织调动起来,在常德各地的广场、社区露天场所等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共享文化盛宴,实现文化惠民。

汇集民间文艺力量

打造“欢乐潇湘·百团大赛”

“我们的赛事安排与其他市州不一样,评比过程也很有特色。”常德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常德市的“欢乐潇湘”活动打造了“百团大赛”的概念。所谓“百团大赛”,即在所有报名参赛的团队中,根据赛事要求进行评比筛选,从中选出100个团队进入常德市决赛,进行25场连续集中的汇演,所有场次汇演结束后评选出各类奖项,最终选出的优秀团队代表常德市参加全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决赛。每一场决赛中,有4个团进行同场竞技,每个团的演出时间控制在25至35分钟之间,表演3至6个节目,节目类型不限,但需要综合性地展现艺术水平。

“不是同场竞技的话,怎么保证比赛的公正性?”面对记者的疑问,常德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常德市在参赛节目评审环节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首先,在节目评审组中加入了由市委纪监察处的人员构成的纪检成员,对比赛过程进行监督。其次,在比赛过程中,对所有评委的手机进行集中保管,并在每场比赛结束后对现场评分结果进行现场封存,待所有25场比赛结束后再开启。

今年,共有1023个团队报名参加了“欢乐潇湘·百团大赛”,根据各县市区报名参赛的队伍数量,按比例确定进入全市决赛的名额。

以比赛促艺术生产

让活动成为民间文艺博览会

“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老百姓身边,要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常德市文化馆馆长袁学明说,在他看来,“欢乐潇湘·百团大赛”用比赛的形式促进了艺术生产。近几年,赛事的持续开展让这个舞台既成为了展示群众文化的地方,也变成了催生艺术创作的平台。

澧县于今年5月份召开了“欢乐潇湘”百团大赛澧县赛区文艺作品创作工作会。来自澧县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新局、县文化馆、部分镇(街道)、各文艺团队的负责人及文艺创作骨干就“百团大赛”节目创作的选题、构思、舞蹈编排进行探讨,就如何更好地展现澧县地方特色各抒己见。最终,会议确定,要推出多个既能展现澧县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又能体现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廉洁文化、建党95周年等内容的精品力作。

随着赛事活动的开展,澧州群鼓《众擎易举中国红》、鼓盆歌《国人共圆行孝梦》、澧州渔鼓《真情无价》、鼓盆歌《碧水蓝天》等节目出现在了澧县“欢乐潇湘·百团大赛”的舞台上。其中,澧州群鼓《众擎易举中国红》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编成唱词,用大鼓的形式说唱出来,朗朗上口,鼓舞人心。这些节目将传统曲艺形式融入其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反映现实。

通过“欢乐潇湘·百团大赛”活动的开展,深入挖掘了一批常德民间特色文化资源,荆河剧、常德丝弦、傩戏、舞龙舞狮、常德渔鼓、三鼓棒、澧州大鼓等都曾出现在舞台上,这些优秀传统艺术通过这个舞台得到了宣传和弘扬,彰显了常德的地方特色。而且,活动还把面临被遗忘的民间传统文艺形式,融入时代元素,让它们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养分”充足

民间“文艺种子”生根发芽

常德市的民间文艺素材丰富,潜藏于民间的“文艺种子”只要“养分”充足就能发芽生长。

在“欢乐潇湘·百团大赛”决赛第八场的演员候场区,祁长生的脚边摆放着一把三弦,这位66岁的老人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前是一名工人,2009年,他因为爱好进入了常德市当地的一个民间乐队,当时的他,并不会弹奏三弦。在其他人的鼓励下,开始学习三弦。

因为平常爱好吹奏笛子,一通百通,三弦在自己的慢慢摸索中也就学会了。现在,祁长生是乐队里唯一会弹奏三弦的人,乐队时不时会被邀请出去演出,他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次,参加“欢乐潇湘·百团大赛”,祁长生和他的“老伙计们”准备为津市市兰枫合唱艺术团演唱的《到吴起镇》进行伴奏,这首曲子是长征组歌中的一首,也是他们原本就熟悉的曲子,所以并没有准备多长时间。舞台经验丰富的他表示,上台演奏并不会让他紧张,反而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

九溪乡,全乡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约2.2万人,文化底蕴却十分深厚,有“戏窝子”的美誉,也是全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先进乡镇”。虾灯舞、采莲船、渔鼓、喀喀戏等在这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今年,由当地艺术家、艺人、县文化馆人员组成的四个团队参加了“欢乐潇湘·百团大赛”,参赛节目特别突出本土文化,同时内容结合国家出台的政策,以及乡内种植烟草的实际进行创作。

来自桃源县九溪乡演艺集团的李波告诉记者,九溪乡在历届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表现都很优异,这一方面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因为当地百姓对精神文化活动有需求。在九溪乡,百姓爱看戏、爱演戏,不光老年人爱这些,年轻人也喜欢。浓厚的文化氛围代代相传,许多人本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参与到“欢乐潇湘·百团大赛”中,为自己的爱好找到了出口,也将家乡的文化鲜活地保存了下来。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