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县城风波岭棚户区改造工程可能遇到的古华容县衙和胡氏祠堂遗物
县城风波岭棚户区改造工程可能遇到的古华容县衙和胡氏祠堂遗物
Wed Dec 09 11:37:00 GMT+08:00 2020

华容县古县署衙门建在何处,现在还能看到古县衙的遗迹遗物吗?打开古《华容县志》,查看“舆图”,我们发现,古县署衙门,就在县城西门附近西正街的北边,即今县公安局大院及封伯岭这片区域。查看文字记载,“县治在城内西隅”,宋至和元年(1054),知县黄照将县衙由河东迁来此地。从那时起至新中国成立的九百年时间里,朝政更替,时序演变,古县衙、县府一直设在这里。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县人民政府机关也曾在这里设置过一段时间。据县志记载,古县署衙门的房舍,历史上有过二十多次修建、重建、复建、改建、扩建和修缮。

古县署衙门,有门厅、上谕牌坊、大堂、二堂和后堂,有知县宿舍和志书馆,有礼、户、吏、兵、刑、工六科办公用房,有常平仓、捕署和监房(班房)。县署旁还有学宫、文庙、乡贤祠和名宦祠等。而县公安局大院及其附近地段,就是原县署衙门所在地。

县署衙门的历次修建和修缮,都会使用青砖这种建筑材料。青砖是用泥土压制成型,待砖坯晾干后,放到窑中用木柴火烧制。这种在窑中烧制的砖头,烧制成熟后,在闭窑时,用水浇透淬火,使之变成青色,这样就会非常结实。如果闭窑时不浇水淬火,让其自然冷却,砖出窑时就是红色而不是青色。这种青砖经久赖用,千百年不易分化朽坏。从发现青砖的形制、压印文字的不同,我们估计,这些砖应该是自宋代起至清代的数百年时间里,陆续烧制的青砖。

在县公安局大院内的围墙上,我们发现了大量的青砖。这种青砖有多重形制,砖上印有多种不同的文字。从形制上看,这些青砖大多长29-37厘米,宽18-24厘米,厚11-14厘米;从文字内容上看,大部分青砖印有“华容”、“华容县”字样,有的还留有制砖者印记,如“詹记”、“顺”、“大”、“天”、“砖”、“勇”等等;从文字字体上看,有大篆、楷书、行书;从文字样式上看,有凸出的阳文、加方框的阳文,有凹陷的阴文和令牌式样整体压制的阴文等等。

由于古县署衙门紧邻胡氏祠堂和胡氏祖墓,在扩建县署衙门时,在土地使用上,常与胡氏族人产生纷争。胡氏族人认为,这里是胡家的祖业,“先有祠堂,后有县堂”,县衙扩建不应侵占胡家的地盘,这样将影响胡家的发旺。县署的知县老爷则认为,扩建县署是皇权的体现,胡家不应阻挠,“要得胡家发,除非县堂塌”。在清代,还真有两届知县体谅胡家实情,给胡家作出了让步,并且给胡家颁法土地证书,保证胡家祖墓和祠堂不被侵占。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