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花瑶挑花传承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花瑶挑花传承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Wed Dec 09 17:48:00 GMT+08:00 2020

花瑶挑花传承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王 身 友

花瑶挑花是花瑶群众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一项珍贵传统手工艺,朴实纯真,美观大方,富于装饰性,真实反映并应用于民俗生活。经过长期发展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继承、发扬价值。



它自从走出大山展现在世人面前,就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有关专家对它更是赞赏有加。另外,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传统文化遗产与保护热浪也为我们研究、保护挑花技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坏境。但是独具特色的挑花艺术现在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的挑花如十字绣等却迅猛发展,并在短短的几年内占领世界市场。这种情形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所以本人以花瑶挑花这一传统工艺为研究对象,对挑花工艺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试为找出一条开发挑花最终产品的有效途径尽一份力量,以更好地保护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今年九月,我们应邀带着挑花作品参加在云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乡村文化艺术节。三天时间里,我们认真听了专家学者、广大观众对花瑶挑花作品的评价,与各地非遗工作者、传承人广泛交流,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观看了他们的作品,受到不少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见解。

花瑶挑花的艺术特征

挑花作品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其艺术特色,都以率真朴实、热烈粗犷为基调,图案大方,做工精细,每完成一件作品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充分体现了花瑶群众特别是艺人们崇尚自然之美、热爱劳动与生活的审美情趣。



挑花艺术的发展演变,是与花瑶人的生活生产习惯、民族性格相协调相适应的,因此它既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一种坏境艺术,既是一种灿烂的民间文化,又是一种丰富多彩真真切切的民俗生活,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及其完美的工艺特征,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珍贵历史遗产。

挑花采用的是纯棉土布、绣线和绣布,完全符合现代人崇尚自然、追求环保的生活理念。其技艺经过花瑶群众-主要是花瑶妇女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创意构思、象形构图,创造出多种针法,达到了手工艺术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是花瑶劳动人民智慧的完美结晶。虽然挑花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宗教及文化环境下产生的,但它所蕴含的内在之美及其审美观念,却完全符合社会大众的共同追求,闪烁着广大劳动者善良睿智的光辉,在现代社会也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而对其进行研究探索,不仅对于开发利用这一民间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现代设计探索出一条民族化道路、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花瑶挑花的现状



2、挑花图案比较固定、缺乏新创。图案和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题材反映是一些吉祥喜庆或图腾崇拜的主题,载体是自产的土布或麻布,作品多为粗犷。这是挑花的艺术价值所在。但同时也存在问题,时代在进步,现代人的审美和消费观念在不断更新发展,长期不变的作品是无法适应这一趋势的。比较固定的图案和样式,对于现代追求新颖和个性化的人们来说也缺乏吸引力。在云南参展期间,我们认真观看了各地的挑花作品,发现它们都已经推陈出新,跟上了时代进步的步伐。比如贵州的马尾绣,其作品现在仍然保留了较多的手工艺特色,但是马尾绣艺人采用诸多现代元素,如材料、图案、载体,都已经有所创新,具有更多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



3、花瑶挑花尚未找到形成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艺人都是独立作业,作品都是对现有传统样式、图案的反复再现,一成不变,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几乎没有竞争力。现有挑花作品,都是以裙、帽、腰带等花瑶妇女的服装服饰为载体,没有从这些载体上分离出来的独立作品,一般难以作为家居的装饰、摆设,缺乏更多的实用性及欣赏价值,不能提起购买者的兴趣。现有的挑花作品绝大部分只能为花瑶本族妇女所用,其他人买去没有用处。

今年在云南参展,我们带去了三十多件花瑶挑花作品,没有卖出一件。前来观看欣赏的人很多,不少人对花瑶作品啧啧称羡,但他们反复观看之后,却没有购买兴趣。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品既不适于室内装饰,又不具有其他方面的实用性。参展的其他工艺品如:湘绣、潮绣、马尾绣的作品,都卖出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些作品,作为装饰品、礼品或收藏均可,故而受到青睐。而这些工艺品,也已经早就实现了产业化制作,已经占有一定范围的市场。湘绣、马尾绣都艺人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研讨、展演活动,有的还出国出境展演,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广告效应,打出了名声。

4、创作群体萎缩。花瑶挑花的发展就要靠产品,而产品需要一批精通工艺的现代专业设计人才。但现在一些精通挑花工艺的老艺人年岁已高或相继去世,一个曾经占主导的群体,如今边缘化,老龄化,现代年轻人不愿再学,最多为自己挑几件嫁妆而已。花瑶年轻人已经习惯了现代服装,除了本民族节日及重大喜庆活动,几乎不再穿本民族服装。致使民间挑花工艺后继无人,出现传承断层。这种困境的出现,也是与桃花工艺未能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停留在原始状态分不开的。作品在社会上没有吸引力,没有市场,自然对花瑶群众本身的吸引力也会下降,提不起年轻人的学习传承热情。




三,挑花的传承与保护

目前国内各地在传统挑花艺术保护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人以为我县当前主要应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非遗工作,树立科学的非遗保护传承理念,高度重视花瑶挑花艺术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开发利用。既要保存现状又要与现代旅游相融合,在继承、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要想使其在现代挑花艺术品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要认识和发挥它的工艺优点,也要认识和克服其不足之处,深挖挑花艺术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把握它各方面的特征,认清挑花的工艺特征,使其有所延续和发展。让其与现代工艺合理融合,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还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宣传推介挑花艺术,提升其知名度。



2、开展专项学术研究,提升挑花艺术的文化品位。我县非遗中心成立以来,花瑶挑花的保护传承工作已经走上正轨。现在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对挑花艺术乃至于整个花瑶历史的深入研究,追溯其历史源头,考察其发展脉络,彰显其民族特色。不仅要鼓励本地文化工作者进行探讨,还应创造条件,借重有关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对挑花艺术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从历史文化的深层探寻花瑶挑花的文化内涵,展现其艺术魅力,寻找发展创新的方向和途径,以学术理论为支撑提升花瑶挑花艺术的文化品位,争取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同步推进,学术成果和实践成果双丰收,在本区域非遗工作中争取主动权。否则,我县花瑶挑花这个非遗项目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造成资源流失。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立足长远,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规划,而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满足于点滴收获,不可局限于小打小闹、浅尝辄止。



3、切实抓好培训传艺,壮大艺人队伍。建立一支人数较多、年龄结构合理的挑花艺人队伍,是搞好花瑶挑花保护的前提。今后,要在保障经费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着力抓好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让那些年事已高的老艺人发挥更多的作用,搞好传帮带。还要把他们多年从事挑花艺术创作的心得体会、趣闻轶事都收集起来,进行提炼总结。重点搞好我县三个花瑶挑花传习所的建设,培养一批比较稳定的中青年骨干力量,从技艺传授、作品设计到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有专门人才,从而以人才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吸引人才,扭转挑花工艺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4、采取并认真落实优惠措施。在现阶段,为了挑花人才培养,多出好作品,探索发展新路,要从多方面采取优惠措施,舍得花代价,给传承人足够的实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愿意花时间、费精力从事传艺和创作,使中青年人因为有优厚的回报而乐意学习、学能有成、学有所值。还要创造条件,让传承人多参加市、省乃至全国组织的有关艺术节、博览会、展销会,引导他们开展交流学习,宣传挑花艺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使花瑶挑花在艺术风格、技艺手法、创意构思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5、瞄准需求进行市场开发。将来传统工艺的发展,一方面要坚定地保存和传承其历史文化精髓,另一方面要引入现代元素,接受现代创新设计理念,以适应现代多样化需要。不仅要准确地再现原始风貌,同时还要能融入发展潮流。既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又不能邯郸学步丧失特色。



首先,推动挑花与现代服饰完美结合。花瑶挑花艺术的传统用途有两项,一是装扮服饰(主要是花裙,以及帽子、腰带等),二是刺绣日常生活实用物件,如荷包、手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作用在淡化。为适合市场需求,室内装饰、玩具、收藏等新功能应得到重视,所以要有新创意、新设计,多出新作品。其次,创新挑花作品的载体。要着力研究,在更好地创作以服装服饰为载体的挑花作品的同时,也要探寻与服装服饰分离、创作在其他新型载体上的新样式,实现挑花作品的多样化,使之适应市场需求。其三,与纪念品、礼品设计相结合。可以采用新型材料,增添图案样式,进行包装设计,形成有特色的新型手工艺品,既能更新挑花作品又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必要时,可以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帮助进行设计和推介。

花瑶挑花图案



群龙抢宝



鲤鱼跳龙门



金鸡报晓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