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禅之旅开始的那天,早晨忽起大雾。山岳河川,尽化作一片迷茫。这似乎是一种隐喻。坐在去往湘西北的动车上,那天的我有点茫然。关于禅宗,似乎并不需要过多解释。关于禅意,似乎又无从解释。据《五灯会元 · 七佛 · 释迦牟尼佛》记载,当年的灵山大会上,佛祖拈花,摩诃迦叶微笑。一个 "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 的新宗派开始了它的生命历程。" 以心传心 ",也成为了禅宗的主要传法方式。也许,迷茫正是一个应有的状态。如此,我们寻求的心会更加坚定。
在日本东京附近的神奈川县,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湘南。一个与湘江毫无地理关系的地方怎么会叫 " 湘南 " 呢?其实它的得名,正是源于人们对于日本禅宗祖源湖南的纪念。在湖南寻禅,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宗派都与湖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它影响了太多的湖南人。浏阳人谭嗣同,深受禅宗影响。他曾写过 " 禅心剑气相思骨,化作樊难一寸灰 " 的禅诗,并以禅宗的大无畏精神,舍身于个人信仰。禅是摩诃迦叶的会心微笑,是空山灵雨的美学意象,也是谭嗣同血染菜市口的大无畏精神。禅的境界,从来都是无限广袤。
背起行囊,禅在当下,亦在远方。
湖南禅的行囊
为什么要在湖南寻禅
2006 年春天,美国人比尔 · 波特从河北赵县出发,一直深入到广东韶关。之后,他写下了那本著名的《禅的行囊》。书中记录了他在中国寻访禅宗法脉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禅的理解也有了几次跳跃式的进步。从寻找禅宗流传法脉的过程中发现禅的内在,意义正在于此。
然而,比尔 · 波特在书中却没有太多提及湖南。关于湖南,他只是路过,然后下车去了岳阳和长沙。湖南让他想起了屈原与杜甫。是湖南在禅宗发展中的地位不够重要吗?最初,我也是这样想。很久以来,我一直以为,禅宗在湖南,只是 " 有过 " 而已。然而,这次的寻访,却让我看见了一个完全颠覆了旧观念的事实:湖南在禅宗法脉传播中的地位极为重要。论述禅宗发展史,不能少了湖南。
如果说六祖之前,禅宗 " 衣钵相传 " 的时代,湖南与禅宗的关系确实还不太大。但自南宗禅兴起之后,号称 " 五家七宗 " 的南宗,几乎每一个宗派都与湖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临济宗、曹洞宗的祖庭就在于此,沩仰宗更是直接诞生于湖南。那些赫赫有名的禅宗大师,如药山惟俨、马祖道一、南岳怀让、百丈怀海、德山宣鉴、石头希迁、沩山灵祐、石霜楚圆、云岩昙晟都曾经在湖南学习或弘法。湖南是禅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地理空间。
湖南在禅宗发展中如此重要,比尔 · 波特却并没有在湖南做深度探访,他的禅宗之旅,主要是以南宗出现前的禅宗为主。这是一个有点遗憾的事情。南宗禅无疑非常重要,禅宗在六祖惠能之前,一直是以衣钵相传。也就是说,只是一代一代间的单传。五祖弘忍担心这种模式最终会阻碍禅宗的光大,于是吩咐惠能:之后,只传法不传衣钵。
五祖弘忍的远见为禅宗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禅宗由此也传入了湖南,并形成了五家七宗源头之一的南岳系。自此,禅宗开始花开叶散。最终形成了南宗禅 " 一花五叶 " 的华美景象。
在唐 " 安史之乱 " 前,禅宗的发展多集中在北方。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政治动荡,后又有 " 会昌法难 ",导致禅宗在北方的发展基本停滞。而在远离了政治中心的长江以南流域,南宗禅蓬勃发展了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湖南和江西。" 走江湖 " 一词,便是来源于此。所谓 " 江西与湖南,儿孙满天下 "。湖南既是五家七宗的源流,又是禅宗的繁花盛开之地。
禅宗传入湖南后,终于从小溪汇流成为江河,开始变得辽阔壮丽起来。
禅在原野,禅在山岳,禅在城市湖南的法脉奔流不息
从湘西北开始寻禅,就像是沿着一条河流的下方上溯。这里不是源头,却更容易看到河流的宽广辽阔。
除去石门的壶瓶山,湘西北是一个缺少名山大川的地方。然而,这里却有着沅澧两河冲积而成的广袤原野。这片原野,成为了南宗禅在湖南发展的沃土。并很快形成了德山、药山、龙潭、钦山、夹山、洛浦等组成的禅宗文化圈,在禅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我们的寻访,自此开始。
[ 常德 ]
沅澧之间,是繁花盛开的禅之野境
常德市区以北的澧县与津市区域,地理上被称作澧阳平原。我坐着一辆稍显破旧的中巴车,从市区出发,向北,去追寻当年禅者们走过的路。当年,比尔 · 波特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这个。这种随叫随停、自由奔放的交通工具,还是挺符合禅义的。
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到涂家坪,还属于鼎城区的范围。往前走几百米,便是津市的地界了。这里平坦开阔,只有低矮的丘岗。
寺院是一片清雅的白色建筑,镶嵌于山湖之间。唐时的风格,在如今依然有着令人迷恋的美感。当年,药山惟俨禅师来到这里时,应该还是漫山红药。
午饭后,有师父带我在禅院里行走。进门,我看到一尊佛像,侧立于门内空地之上,面露智慧的笑容。这是罗睺罗尊者,佛祖之子。下午,在会客室里,与两位师父一起聊起曹洞宗与药山寺,可惜住持明影师父出门云游未归,错过了向他请教的机会。
夜宿药山寺。四周静寂,披衣出门,月华皎洁,洒在湖山之上。这样的意境,让人很容易就进入了关于生命的深度思考。" 云在青天水在瓶 " 是药山惟俨禅师当年回答朗州刺史李翱的话。(公案③)而 " 月下披林啸一声 " 则更像是他发自内心的咏叹。
何等的美妙心境!如何不咏叹?!
白天时,我曾就 " 禅宗为何要居于山林间,而不是去众生更多的城市中心去弘法 " 这个问题,请教过禅院里的师父。他说大部分人都还做不到 " 境由心生 "。想来就是这样。
第二天,早餐后,一位师父带我绕湖一圈。湖边竹林浓密,遮天蔽日,有光处,即是路。山风吹过,竹叶随风而动。药山寺是曹洞宗的祖庭。其下,分流出云岩昙晟,再到洞山良价、曹山本寂,终成禅宗一大法脉。
德山枉渚间,智慧的思潮如江水奔涌
乾明寺藏得有点深。
常德市区的公交车上,并没有这个站。车的终点是一个叫 " 七一厂 " 的地方。这个名字带着浓厚的老工业基地色彩。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从七一厂下车,沿着通往乾明寺的路,山门隐约可见。这条路笔直且极为整洁,路上的人很少。午后阳光正好,气氛极为和煦。完全不能想象,这里曾经有一位以雨点般棍棒来开悟他人的著名禅师。
当年,宣鉴禅师是带着 " 挑战者 " 的姿态来到湖南的。俗姓周,被人称作 " 周金刚 " 的德山宣鉴禅师,曾是个骄傲自负的人。他听说南宗禅大盛,而且主张 "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大为愤愤不平。他认为出家人历经千劫万劫的苦修,尚且不能成佛,南宗禅凭什么敢说 " 顿悟 "?他豪情万丈地发誓说:" 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最终,挑战者烧毁了自己先前的著作,成为了皈依者。悟道之后的宣鉴禅师,最终选择了德山作为他的驻锡之地。(公案①)
乾明寺始建于唐初。唐咸通元年,朗州刺史薛廷望奉敕重修,请禅学大师宣鉴为住持。如今的乾明寺,山门宏伟壮观,唐朝宰相裴休题写的 " 古德禅院 " 九龙大匾高悬。
乾明寺在德山之上。所谓德山,其实只是一座海拔不足百米的丘岗。然而,站在德山之上,却能看到沅江清流不绝,天地寥廓。山下有枉水汇入,形成枉渚。这里是屈原曾经流浪漂泊的地方。在这里,关于人生的哲思,从来不曾断绝。德山的地理格局并不太大,但因它而发的思潮却如同江河奔流。
禅与茶、碧岩录、夹山境,夹山是个 " 大地方 "
从澧阳平原向西,便是武陵山脉。石门县就在这山脉之下。
石门不仅有甘甜的蜜橘,还有禅宗的众多丛林。夹山寺是其中重要的一座。在石门周边的群山中,夹山寺所在的夹山并不算高,只转了几个弯路便上了山。山路旁边有闯王墓。关于李自成兵败入山为僧的传说一直以来在这里流传。夹山善会与圆悟克勤两位著名禅师,都出自于此。
夹山寺的门前,有一片巨大的广场。相比于山的海拔、寺庙的规模,这广场显得极为空阔。我们站在广场上,顿时就有了一种天马行空的自由奔放感。进入寺内,却是一种平和精致的感觉。禅茶一味的思想,即来自于此。
从当年赵州禅师 " 吃茶去 " 的公案开始,禅与茶似乎就有了不解之缘。水过于清淡,酒则过于浓烈,只有茶,正清和雅,最接近禅的气质。提出 " 禅茶一味 " 的圆悟克勤禅师,还在此写下了禅宗名著《碧岩录》。此书撰成后,在禅林享有盛誉,向有 " 禅门第一书 " 之称。
夹山寺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创造了 " 夹山境 "。当年,有僧问善会:" 如何是夹山境?" 善会用两句诗回答:"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 禅宗对于美学意象的诠释,尽在此诗中。
集禅茶之道与禅宗美学于一身,最高海拔仅有 160 米的夹山真的可以说是一个 " 大地方 "。
△ 12 月 12 日,衡山南台寺,石头希迁禅师的雕像就在寺内的巨石之上,这也是他当年常来的地方。
[ 衡山 ]
南岳系是公认的 " 天下法院 "
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海拔 1300.2 米。
我们从长沙穿过河西的丘陵,沿岳临高速一路向南,进入湘潭。临近衡山,地势却忽然变得平坦。然后就是骤然而起的山峦丘岗,延绵不绝。这是衡山 " 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孤立中山 " 独特地貌,展示着衡山山脉强烈的地理存在感。
在禅宗的学术研究界,南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地理坐标。为什么是南岳?禅宗进入南宗时代,开始向湖南和江西发展。这两省,都有着地理上的传播优势。对此,日本爱知大学博士铃木哲雄曾有一个精确的论述。
四祖、五祖居住地的湖北郸州双峰山,与江西的九江只有一江之隔。南面则是六祖的居住地广东韶州曹溪。同样,湖南也具有地理上的优势,但传播路径与江西略有不同。
在湖南,禅宗从长安通过湖北进入湖南,沿着这条由北向南、由首都到地方的路线传播。而在另一条路线,是从六祖所在的韶州向湖南、即由南向北传播,同样具有传灯意识。由北向南进入湖南的是北宗系统和南宗的荷泽宗派;由南往北进入湖南的是以南岳怀让、石头希迁为代表的南宗派系,交会点就在南岳。
南岳一时间成为了禅宗思想的汇源之地。
△五家七宗(湖南)法脉图
南岳:五家七宗,多以此为源流
位于湘中偏东的衡山,在历史上、在现实中,都是湖南举足轻重的地方。一直以来,它都是从北南下广东、联结江西的战略交会点。地理,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模式,当然也包括禅宗。
北宗衰弱之后,南宗在长江沿线崛起。
唐先天二年(713 年),六祖惠能的高徒怀让,第一次踏上了这块土地,并于衡山般若观音台弘扬惠能学说,由此开创了禅宗史上著名的 " 南岳系 "。他因此也被人称作 " 南岳怀让 "。此后,衡山在禅宗发展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开元中,后来成为洪州禅宗师的马祖道一在衡山磨镜台开悟 , 留下禅宗一段著名公案。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划时代意义名作《百丈清规》的百丈怀海禅师在衡山受具足戒。唐玄宗天宝初年(742 年),曹洞宗祖师石头希迁离开青原山到南岳,受请住衡山南台寺。宋代著名临济宗禅师石霜楚圆在南岳驻锡弘法,他的两个弟子分别开启了临济宗的黄龙派和杨岐派。
临济宗禅师慧南在南岳修行,师从石霜楚圆,大悟后于洪州黄龙山创立黄龙派。
云门宗和法眼宗的远祖天皇道悟,在南岳跟随石头希迁学法,其弟子有著名的龙潭崇信与德山宣鉴。可以说,南宗禅里的绝大多数高僧,都曾在南岳弘法学法。" 五家七宗 " 都与南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会昌法难 " 之后,他宗式微,禅宗南宗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存活下来,并在长江以南繁衍生息 , 形成了以南岳系和江西系为主的两大禅宗中心。
△ 12 月 12 日,衡山南台寺,整理衣物准备下午四点晚课的僧侣。
著名的禅宗 " 南岳系 ",在此创立
我们沿着衡山后山的茂林间的公路盘山而上 , 不久,即到达福严寺。这是当年怀让禅师弘法的般若寺(后改名为福严寺)。寺庙凿山而建,上有掷钵峰,下有崖壁,规模不大,气势凌然。寺中有八棵巨大的银杏树。
怀让禅师来到衡山后,弘法三十多年,再也没有离开。一直到去世,圆寂于此。
福严寺并不宽大的山门上,有着意象极为宏大的对联。依次为 " 六朝古刹 " 与 " 七祖道场 ",横批:天下法院。
在寺中,我们偶遇了南岳佛教协会的副秘书长周可老师。他为我们讲述了南岳系在禅宗法脉发展中的重要性。
自禅宗六祖惠能的 " 顿悟法门 " 异峰突起,开创了南宗之后,又经七祖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大力弘扬,南宗风靡一时,从五代至晚唐繁衍特盛。南岳怀让一系,经道一形成沩仰宗和临济宗;青原一系自南岳石头希迁开始,又形成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这样南禅两系共五宗,佛教史上称为 " 一花五叶 ",法徒遍及天下。其中以临济、曹洞宗最盛,素有 " 临济临天下,曹洞曹半天 " 的美称。而临济、曹洞两宗,都发脉于南岳系。
在距离福严寺不远的地方,南台寺幽然独处于密林之中。这座青砖灰瓦、极为素雅的寺院,看起来更像是传统风格的民居小院。
在南台寺中,我们怀着肃静的心,默然行走。
穿过高低起伏的楼梯,到达寺庙的后门,这里有一处山崖。山崖之上,有摩崖石刻,上刻三个径大二尺的横额 " 南台寺 " 大字,两旁分别刻有 " 梁天监中 " 及 " 沙门海印 " 的题款。不经意间,抬头望去,却看见一尊白色石像。心中疑惑,从巨石侧方拾级而上,又辗转一条有点荒芜的小路横穿过去。看到一位石刻的长者,目光悲悯,似在俯瞰众生。旁边一块半圆形的巨石,刻着著名的《草庵歌》。" 百年抛却在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 禅宗追求智慧的心,永无止境。
这石像,就是著名的禅宗祖师之一——石头希迁。
被称作 " 石头和尚 " 的石头希迁禅师,他的法嗣遍布天下,并最终形成了云门、法眼、曹洞三大宗。南宗禅里 " 五家七宗 ",他一人之下就有三家。南宋时,临济、曹洞二宗传到日本。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一直视南台寺为祖庭,故有 " 法源 " 之称。
石头禅师之下,法脉奔流不息
禅宗公案很多为什么 " 磨镜台 " 备受尊崇
" 磨镜台 " 的石碑处停车,附近有七祖塔,还有南岳军事会议遗址。沿着景点旁一条上坡的小路,我们觅到 " 磨镜台 " 遗址。
它是路边坡下的一块巨石。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公案(公案②)发生的地方。一块普通的山间巨石,因为两位智者的思想交锋,得以扬名海内。只是对于禅宗而言,公案浩如烟海,为何偏偏磨镜台备受尊崇?成为禅宗的经典公案之一。
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个公案最后的结论,颠覆了禅宗传统的修行方式。" 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南岳怀让的声音仿佛还在山谷间回荡。
当时认为坐禅是唯一修行方法的绝对不止道一一人。因此," 磨镜台 " 公案之后,更多的人跟随南宗禅走向了 " 顿悟 " 的道路。顿悟与渐悟,渐悟是量变,顿悟是质变。
磨镜台后,即是怀让墓。路边,发现一棵正值果期的南蛇藤,大片红色的果实,在阴郁的初冬里,鲜艳异常。而由南岳怀让禅师开创的 " 南岳系 ",也是硕果累累,法嗣满天下。
△ 12 月 18 日,晴,长沙开福寺,一只寺里的鸽子飞过天王殿。
[ 长沙 ]
长沙也是充满禅意的地方
从长沙出发,又返回长沙,寻禅之旅却并未结束。我们发现,禅宗在湖南的发展,是从山岳原野开始,逐步走向城市的。长沙(潭州),也是法脉中重要的源流。
最终,长沙(潭州治所)也成为了禅宗重要的发展据点。如今,长沙人所熟知的麓山寺、开福寺、沩山密印寺都是禅宗活跃的地方。而那些不太为大多数人知道的如云盖寺、浏阳石霜寺也曾是禅宗的著名丛林。禅宗的发展,也日益城市化、平民化。这正符合从六祖惠能到南岳系怀让禅师的一贯主张。
长沙远郊的那些禅寺在法脉流传中有着不寻常的地位
浏阳市金刚镇,接近江西的上栗县,距长沙市区有百多公里的高速路程。我们来到这里,寻找石霜寺。
绕行山路,终到石霜寺。石霜寺并不算大。它所在的霜华山也是一个小丘岗。然而,在这湘赣之交的荒野之地,禅宗 " 五家七宗 " 之中,竟有两家发源于此。
果然是山不在高。
金刚镇远离城市中心,但在禅宗的法脉流传中,这里曾经是一个中心位置。当年号称 " 跑江湖 " 的禅宗南宗,活动范围多在江西与湖南。金刚镇所在的位置,正是江(西)湖(南)之间。
石霜寺中,曾有两位在禅宗湖南法脉中有重要影响的禅师。一位是创造了 " 枯木禅 " 的石霜庆诸,一位是石霜楚圆。在楚圆禅师之下,临济宗分出了黄龙和杨岐两派。是禅宗 " 一花五叶 " 之上,又生之花。
与远在东南一隅的石霜寺相对应,长沙的西北也有一座著名的禅宗丛林,就是沩山密印寺。
它是南宗禅 " 一花五叶 " 里第一叶——沩仰宗的起源地,也是禅宗在湖南唯一结出的果实。所谓沩仰,指的就是沩山和仰山。沩山在湖南,仰山在江西,沩仰宗的形成,是江(西)湖(南)合流的成果。
长沙城区的寺庙与禅宗也有莫大的关系
在长沙,开福寺是为市民所熟知的禅寺。它又是属于哪一支呢?
开福寺始建于五代十国,也就是马楚时期。南楚王马希范以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马希范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这个时期的开福寺,并非禅宗丛林。
宋徽宗时,开福寺的中兴祖师道宁从临济宗杨歧派五祖法演获悟。据其传法世系,是南岳怀让下第十四世。也就是说,开福寺的法脉源头,也是南岳系。
麓山寺也曾有禅宗的身影。南泉普愿禅师的法嗣景岑,其禅风泼辣,时人呼为 " 岑大虫 "。他住长沙鹿苑 ( 今麓山寺 ) 。他重建麓山寺,后人在此建虎岑堂为纪念。
在禅宗湖南法脉中,还有一座已不为人知的长沙寺院,叫云盖寺。它的名字多次出现在禅宗典籍《五灯会元》中。北宋初,临济宗杨岐派的创始人杨岐方会禅师曾在这里开堂说法,后又卒于云盖寺,并建塔于此。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市区一些佛教徒曾移居云盖寺避难,光复后离去。
据长沙六合寺的禅源法师讲,云盖村中尚有方会禅师的灵塔。可惜云盖寺今已不存,只剩遗址依稀可见。
△衡山磨镜台,一个著名公案的发生地。
那些发生在湖南的著名禅宗公案
公案①德山棒
有一次晚上小参,德山禅师向众人宣布:" 今夜我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 言毕,一僧人出列行礼,德山举棒便打。僧莫名其妙,问:" 我并没说话,为何挨打?" 德山问:" 你是什么人?" 僧回答是新罗人(即今朝鲜人)。德山说:" 在你没跨出国时,就该挨三十棒。" 六祖说:"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起心动念就得挨棒。
公案②磨镜台
道一从四川来到南岳衡山,选中这块巨石北边不远的山崖,结庐为庵,坐禅于此。他对怀让和尚心存芥蒂,也不登门拜访,只顾自己打坐修禅。怀让决定亲自出马,改变道一北宗修行方式。一天,怀让手拿一块厚砖,坐在道一对面,磨得 " 嚓嚓 " 直响。道一生气地问怀让:" 你还有个完没有,你磨这石砖干什么?" 怀让答道:" 磨作镜!" 道一说:" 磨砖岂能成镜?" 怀让乘隙而入说:" 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一语刺中要害,道一于是觉悟。
公案③云在青天水在瓶
朗州刺史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 什么是‘道’?" 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 懂吗?" 李翱说:" 不懂。" 药山禅师解释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 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
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图 / 文字) 摄影李林冬
Tue Nov 19 10:43:35 GMT+08:00 2024
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工作总结暨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工作推进会召开
Tue Nov 19 10:37:59 GMT+08:00 2024
Wed Nov 13 14:34:00 GMT+08:00 2024
Wed Nov 13 14:06:00 GMT+08:0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