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苗族歌鼟”:来自苗乡的天籁之音
“苗族歌鼟”:来自苗乡的天籁之音
Sun Dec 13 11:20:06 GMT+08:00 2020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黔两省交界之地,沅水上游之渠江流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其中苗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0%。

靖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境内山多田少,俗称"三分水田七分山"。全县有林地面积165万亩,森林覆盖率73.9%,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主要乔木树种有银杏、山腊梅、香果树、楠木、杜仲等,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红花木莲等11种。观赏树种有月月桂、四方竹等。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靖州成为著名的果乡,猕猴桃、血橙、木洞杨梅等果类珍品闻名避迩。核桃、板粟、五倍子、香菇、木耳、茯苓、天麻、玉兰片等林药产品,誉满省内外。特别是木桐杨梅和八龙油板粟,更是闻名于世。靖州因此而获得了"杨梅之乡"、"板粟之乡"的美誉。靖州蜜饯则是特有的农副土特产与苗侗人民灵巧手工艺的完美结合。独具特色的地质构造,孕育着丰富的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硫磺、金、钨、铝等数十种珍稀矿产。?

靖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靖州苗族,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总人口25万,居住着苗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彝族、瑶族、蒙古族、满族、白族、水族、黎族、藏族、布衣族、畲族、汉族等十六个民族。其中以苗、侗居多,占全县总人口的52.8%。勤劳智慧的苗侗人民不仅有自己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且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苗族歌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靖州苗族歌鼟是一种多声部合唱形式,是由大自然的声音演变而成。在古老的苗族村寨,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单纯欢快的生活,促使苗族先民们对鸟鸣、蝉唱、流水、林涛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和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联想。于是他们模拟大自然的“和声”编成高低重叠的悦耳歌声,后来,经过长期的选择、加工和提炼,形成优美的旋律与协和的和声。从此,苗族歌鼟便以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流传于世。

靖州的苗族同胞酷爱唱歌,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他们都是编歌唱调的能手。在苗寨,如果你想找到一个不会唱歌的姑娘,那比登天还难,相反,如果你想在苗乡找两个能够唱三天三夜的歌手,那是再科简单不过的事了。“饭养命,歌宽心”是苗家的口头语。他们把唱歌与种田、吃饭看得同等重要,唱歌成为他们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他们在长期的歌唱中,养成了温厚、谦逊、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高尚情操和品德,在寻求艺术美的过程中传承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歌文化。

靖州苗族歌鼟按其音乐载体分类,可分为:茶歌、酒歌、山歌、担水歌、饭歌、款歌、嫁歌和三音歌八种。歌词为七言四句或多句,语言以大姓苗族语言为主,其它姓氏语言为辅。大多采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旁征博引,且寓哲理。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流传久远的故事歌,有歌颂英雄人物事迹的叙事歌,有表达青年男女互诉衷情的情歌等等。曲调则有十一种,因地方不同而异。演唱形式大多由低声部先起歌,中高中部后进入,多个声部相互交替流动。

茶歌,酒歌是苗族人民喝茶、饮酒时所唱的歌曲。苗族人民生性豪爽,热情好客,在各类喜事活动的宴席上均以歌助兴,他们用歌相互祝贺,相互夸赞,表明结交之诚,抒发友爱之情。系群体对唱,并带有赛歌性质,曲调嘹亮奔放,激越昂扬,富有气势。和声以半协和声为主,和歌时腔调多变且有规律,可唱出多个声部来。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从中能表露出苗家人粗犷、豪爽的性格。

山歌,也称“情歌”,是苗族男女青年“坐茶棚”“玩山”谈情说爱,交流感情对唱的歌。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个专供青年男女自由社交的场所,叫做“茶棚”。每逢农历“戊日”,苗家姑娘便穿新戴银,三三两两的在寨边等着外寨水伙子来“茶棚”对歌。男女各坐一方,形式有唱有和,韵律有起有落,节拍有快有慢。茶棚对歌达到高潮时,全寨男女老少到茶棚边围观聆听,歌声、笑声、掌声连成一片,一派幸福喜悦的情景。经过初次会歌后,男女青年还要多次相约到“茶棚”对唱,逐渐建立感情后,姑娘小伙会互赠信物,私定终身。

苗族男女青年把对歌地点选在百花盛开的草坪里,垂柳依依的小溪旁,古树参天的山坡上称之为“玩山”。每逢对歌日,周围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青年男女先后来到对歌地点,成双结对地唱山歌。有时叔伯、哥嫂也来听歌,给晚辈或弟妹壮胆出主意。在“坐棚”和“玩山”对歌中,苗族男女青年有时还用木叶来伴奏,更能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苗族山歌内容最为丰富,除了用歌声来“问姓”“讨花戴”表达爱慕之意,追恋之情外,还用歌声来盘古问今,互考才智。苗族山歌歌唱时,低声部先起歌,中、高声部后进入,歌声悠扬婉转,韵律优美,属于复乐段。结构严谨,一气呵成。乐句拉腔中几个声部相互交流,有极强的动感。

“担水歌”是苗族男女青年结婚的第二天,新娘到井边担水过程中所唱的歌曲。担水时男方要选出三个后生,陪同新娘和伴娘前去,新娘在伴娘和后生的陪同下,挑着水桶,唱着“担水歌”缓缓而行,每走五六步,便要停下来男女对唱一段。虽然水井不远,但一唱一和至少要两个多小时才能结束这一活动。演唱时,为一人“讲歌”,二人“和歌”。“讲歌”实际是“吟唱”,口语性强;“和歌”中又分为“领唱”和“拉腔”。和歌中的领歌为起歌,有起腔定调的作用;和声音程为大、小三度、纯四度,旋律多为级进,这种民歌曲调琅琅上口,情绪较为开朗。

靖州苗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它的民歌多声部合唱曾受到许多专家和文艺爱好者的青睐,被誉为“深山珍宝”“天籁之音”,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白诚仁等先后实地采风,它耐人寻味的意境,形式多变的唱腔,和谐悦耳的音韵,优美生动的比喻,都显示了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无限智慧,极有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此次带来的表演节目《苗寨风情》属于苗族歌鼟的一种表演形式。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