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百年潮 株洲红"系列报道 | 醴陵左家老屋:一封封家书,见证一段历史
"百年潮 株洲红"系列报道 | 醴陵左家老屋:一封封家书,见证一段历史
Fri Feb 26 16:17:00 GMT+08:00 2021

“百年潮 株洲红”系列报道之③

不论走到哪里,左太北都会贴身带着两张黑白老照片。


其中一张,襁褓之中的她,被父亲左权抱在怀里。父女俩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


一向不苟言笑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破天荒地“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当时的左太北,还只是一个不满百日的婴孩。她不会想到,与父亲这一分开,即成永别。


1942年5月,辽县十字岭上日军一发炮弹,夺走了左权的生命。


1614325888(1).png


01“兰恰离开我在千里之外,总感美中不足”


当远方传来左权遇难的消息时,他的妻子刘志兰正在500公里外的延安党校学习,女儿左太北还在保育院里牙牙学语。

为了工作与学习,结婚3年来,左权与妻子不止一次分离。

在左权写给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里,他情深意重地说:“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那是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日军疯狂进攻华北抗日根据地,采取“三光”政策、“囚笼”政策、“铁壁合围”、细菌战等,根据地军民遭受极大的损失。左权协助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了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反击作战。


微信图片_20210226160456.jpg

左权抱着不满百日的左太北(网络供图)


山川的阻隔,加深了相互的思念。书信,从此成为二人情感的纽带。
就着油灯,左权端坐在书桌前,旁边挂着的是母女俩的相片。由于前线工作紧迫,信件多属于急就章,字迹也十分潦草。
他温柔地写道,院里开了很多花,但唯独爱“兰”。九月里,洋菊花热热闹闹开了整3个月,牵牛花也在盛放。
“可惜的就是缺兰。”他在信中倾诉衷肠,兰恰离开我在千里之外,总感美中不足。
思念日益渐长,有时他也后悔将妻女送回延安。但看到敌人扫荡时,妊妇及带有小孩的人“走不得躲亦不可能”,又庆幸起来,“对于你及北北还是好的”。
远在华北,对战敌寇。对于自己的生活,左权总以“一切都好”作为交代。
刘志兰只好一边哄着不停哭闹的小太北,一边悬着一颗心,仔细找寻报纸上每个反“扫荡”的战报和零星的消息,用来推测丈夫近来的生活。
她曾设想过,丈夫有一天或许会重伤归来,但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她都将尽全力看护他,以丈夫的残缺为光荣。
在左权牺牲一个多月后,《解放日报》刊登了刘志兰的悼念文章,同时,这也是她再也寄不出去的一封信。


02“注意勿教她弄错了爸爸(一笑)”


为纪念左权将军,左权出生地醴陵新阳乡,更名为“左权镇”。


“怀着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牵挂,从1940年到1942年,左权写下了11封家书。”在左权镇的左家老屋,讲解员总会说起这段往事。

但他的女儿左太北,直到42岁时,才第一次得知这些信的存在。

1982年5月,刘志兰慎重地将3份历史珍宝传交给左太北,其中就包括这11封信。

当她打开那一封封书信时,瞬间明白自己42年来缺失的父爱,原来都藏在书信中。


微信图片_20210226160651.jpg

左家老屋(记者黄欣雨 摄)


“小太北”“小鬼”“北北”……信中,左权给左太北起了很多爱称,并在信件末尾,落款为“太北的爸爸”。

在敌后十分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左权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夏天到了,就给小太北带去热天穿的小衣服;冬天,记挂着小家伙很怕冷,是否冻坏了手脚;北北生病了,急切地询问病情及恢复情况。

“太北身体好吗?长大了些没有?更活泼些了没有?”一连串的问号背后,是一个深爱着女儿的父亲形象。

他还开玩笑说:“爸爸她一定忘记不认识了,注意勿教她弄错了爸爸(一笑)。”

几张泛黄的照片和11封信,就是左权留给女儿左太北的全部“遗产”。

“多少次我泪流满面地看着这些信,多少回我睡梦中高兴地见到了您。”后来,左太北终于也拿起笔,“隔空”回应父亲的信。

“他的崇高革命情操、自我牺牲精神、体贴他人的作风以及宽宏大度的气质,都是十分可贵的。”2002年,在父亲殉国60周年纪念日前夕,左太北将这些信付梓,名为《左权将军家书》。

一封封家书,见证一段历史。


微信图片_20210226161020.jpg

左权写给夫人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局部) 《左权将军家书》电子版截图


03“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


1949年夏,朱德总司令一道特殊的命令从北平发出,所有南下过湖南的解放军部队,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到醴陵黄猫岭左家屋场,看望一位老母亲。


“参加中国革命整整十七年,他为国家他为人民沥尽心血。”进入醴陵的部队一路高唱《左权将军之歌》。


等见到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时,大家才告诉她:“左权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彼时,离左权去世已有7年,大家都有意瞒着她。


微信图片_20210226161335.jpg

讲解员正在介绍左权生平事迹(记者黄欣雨 摄)


左权在给叔父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


他的母亲盼到了抗战胜利,看到了祖国解放,却最终,没有盼回自己最亲的幺儿。


微信图片_20210226161408.jpg

左家老屋内展出的有关文物 (记者黄欣雨 摄)


在醴陵左权镇,连绵不断的矮山,属典型的湘东丘陵地形。有一山岭,卧于众多山头之中,远看像一只伏着的猫,人们便以形赋名,称之为“黄猫岭”。


“猫肚子底下,就是曾经的左家屋场。”左权侄孙左志仁告诉记者,从出生到投笔从戎,左权在这里生活了18年。


但63年前修建水库,黄猫岭山脚下的左家屋场就淹没于水下。



微信图片_20210226161445.jpg

左家老屋内展出的有关文物 (记者黄欣雨 摄)


2020年5月,一座新的“左家老屋”在这山水之间拔地而起,包括左权将军起居室、生平事迹和资料物品陈列室,向后人讲述这位“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短暂的戎马人生。


他的革命精神,在左家屋场、在黄猫岭、在整个山村响彻回荡,久久不息。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