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湘博“众流归海”特展,呈现明清时期文化群像
湘博“众流归海”特展,呈现明清时期文化群像
Wed Mar 24 16:22:00 GMT+08:00 2021

近日,“众流归海——明清时期的人物图像与文化融合”(以下简称“众流归海展”)正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展览分“天地人伦”“道法自然”“智慧圆满”和“一团和气”四个单元,汇集110余件(套)绘画、造像、雕刻及文学图像,包括明代青铜孔子像、《仇英绘枫溪垂钓图》、金铜文昌帝君鎏金铜像等多件湘博馆藏品。展览还设计了两件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易》《0-3,∞》,巧妙地将展陈与科技、艺术融合,赋予了展览当代表达形式。


展览第一单元“天地人伦——儒家思想的形象塑造”,臻选孔子、孔子门生、文官武将的代表图像,彰显其教化士人的典范作用,并从耕读修身、敬祖孝亲等方面探索传统中国社会的人伦与情理。倡导人与人之间真挚之美的儒家思想,在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图像中得以体现。


常遇春画像轴 清中期 纸本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常遇春画像轴 清中期 纸本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五品文官像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五品文官像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李氏祖先群像 清晚期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李氏祖先群像 清晚期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第二单元“道法自然——道家追求的天人之境”,按照道家人物的身份层次,有序排列、分门别类,系统地勾勒出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引导人们向真向善的天人之境。


真武大帝铜像 清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真武大帝铜像 清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紫薇高照图 清代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紫薇高照图 清代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福禄寿三星画 清代 绢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福禄寿三星画 清代 绢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智慧圆满——释家修为的终极关怀”展示了明清时期佛、菩萨、天王、罗汉等释家形象,它们遵循成熟的造像仪轨和量度,以规模化的制作、传播而深入民间社会,揭示着世间万物与人自身的空明之美。


德化窑观音像 明代 瓷 湖南省博物馆藏


德化窑观音像 明代 瓷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迦牟尼入大涅槃图 明代 绢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释迦牟尼入大涅槃图 明代 绢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广目天王像 清代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广目天王像 清代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第四单元“一团和气——明清时期的文化群像”主要展示了典型的儒道释三家合流的人物图像,它们蕴含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无论是从三家共奉的关公形象,还是具有劝善祈福功能的绘画,甚至在文学作品、经典传说之中,都可以管窥到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些文化图像的条条河流,从历史深处宛延而来,不断壮大、奔流不息,汇成中华文化的汪洋大海。


关公众神图 清代 绢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关公众神图 清代 绢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八仙祝寿祖先像 清代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八仙祝寿祖先像 清代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众神图 清代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众神图 清代 纸本设色 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藏


展品赏析


孔子像 明代 青铜 湖南省博物馆藏


孔子像 明代 青铜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孔子像面部刻画细致入微,双目炯炯有神,双手相叠于胸前,体现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礼仪风范。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其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之一。祭孔大典自古暨今,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仇英绘枫溪垂钓图 明代 纸本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仇英绘枫溪垂钓图 明代 纸本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仇英是明代著名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此图画工细而见气势,是仇英典型的山水画风格。画面描绘了身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置身于深秋辽阔壮丽的山川之中,泛舟垂钓,表现出画中人淡泊功名、静逸超脱的豁达心境。


文昌帝君鎏金铜像 明代 金铜 湖南省博物馆藏


文昌帝君鎏金铜像 明代 金铜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像头戴文昌冠,身穿蟒袍,腰束玉带,端坐于方形坐榻之上,主管官禄。


黄慎绘麻姑献寿图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纸本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黄慎绘麻姑献寿图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纸本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幅乃“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集工笔、写意、书写性笔法于一体的精品之作,取材于道教神话故事中的“麻姑献寿”。画中麻姑俯面下视,双手收于袖中捧一带盖酒瓶,上身前倾下身后屈,头与肩形成的扭转之势,奇异之间充满动感。


贝叶罗汉册页(其六) 明代 树叶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贝叶罗汉册页(其六) 明代 树叶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册页封面题签“明代人画贝叶佛像册”,册后有诸多题跋,其中有云“贝多罗树生具佛性,产印度等处,其叶细洁而坚韧,久藏不蛀,故彼书人多用以写经。”故知此册页是画在“贝叶”上的,技法精细,设色浓郁,颇有“一叶一菩提”之意。该册页曾是南岳祝圣寺藏《五百阿罗汉》的一部分。


关公乘骑持刀像 清代 纸本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关公乘骑持刀像 清代 纸本设色 湖南省博物馆藏


儒、道、释都将关公纳入了各自的信仰体系。敬奉关公的画像及造像存世很多,从形式上可分坐像、站像和骑马像三大类。此幅在原碑拓的基础上重新上色施彩,画中关公拉缰绳、握大刀,骑赤兔马,气宇轩昂,诚如近代长沙鉴赏名家雷恪所题“此像极古,稀见”。


展览亮点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众流归海展”利用多媒体交互技术,打造了两件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易》《0-3,∞》,巧妙地将展陈与科技、艺术融合,赋予了展览新的时代内涵和当代表达形式。


序厅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易》


序厅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易》


其中,位于序厅的交互作品从《诸神图》《众神图》《罗汉祝寿图》三幅展品中,选取了斗姆元君、观音、南极老人星、孔子、老子、佛祖等中国传统文化形象。根据这些形象的背景和特点,结合仙鹤、莲花、星象、八卦、瘟疫等元素,进行动态化和交互化影像制作。


序厅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易》


序厅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易》


当观众触动展墙上的影像时,其对应的图像元素会进行同步视觉呈现。例如,触摸马元帅时,其会将手中金砖高举进行扫除瘟疫的动作,贴近生活。


尾厅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0-3,∞》


尾厅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0-3,∞》


尾厅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0-3,∞》


尾厅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0-3,∞》


博物馆希望通过展览,共同回望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源,思考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做到去芜存菁,古为今用。


展期:2021年3月18日—6月18日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