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文化馆简介
祁阳县文化馆成立于1949年,原名人民教育馆,设在祁阳县人民东路(现祁阳县电影院);1978年迁至祁阳县民生南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改名为祁阳县文化馆,1993年搬迁至祁阳县民生北路(人民医院对面)。2008年搬迁至祁阳县龙山公园内,2012年4月搬至祁阳县平安西路与复兴路交汇处(即文化馆馆舍大楼),占地面积8777.75平方米,建筑面积8777.75平方米。2017年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立祁阳县文化馆白竹湖分馆,占地面积3453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祁阳县文化馆在第三次、第四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祁阳县文化馆现设有群文辅导室、文学创作室、钢琴培训室、声乐培训室、美术培训室、舞蹈培训厅、综合演播厅、祁阳小调传习所。馆内共有员工30人,本科学历13人。业务人员占总人数的85%。馆内现有室内舞台一个,位于祁阳县文化馆总馆2楼内,室外舞台一个,位于祁阳县文化馆白竹湖分馆--百姓大舞台。馆内有舞台灯光 3 套、音响8 套,免费开放用钢琴2台、电子钢琴8 台、古筝8 架、电子琴8 台、架子鼓一套、扬琴一台。录像设备一套、录音设备2套供非遗保护中心使用。
该馆每年暑假定期开展少儿艺术免费培训,全县范围内招收有兴趣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和特殊群体儿童。有针对性的进行艺术启蒙,丰富少年儿童的童年快乐时光,让他们了解艺术、学习艺术喜爱艺术。同时,我馆还不定期开展各类培训班,如广场舞培训班、祁阳小调培训班、祁阳渔鼓培训班等。每年组织下基层流动演出送文化进村入户,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文化馆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来,我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取得较好成绩。现将2020年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我县群众文化生活。开展2020年湖南省“欢乐潇湘”精准扶贫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白竹湖百姓大舞台“百姓周末剧场”、祁阳县2020年春节文艺晚会、2020年祁阳县“湖上公馆”广场舞大赛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动,全年演出47场次,观众达25000余人次。
二、文艺创作出精品。我馆精心组织、创作、编排的两个节目《上金榜》和《迎亲人》入选2020年湖南省“欢乐潇湘”精准扶贫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精品作品展演,《上金榜》荣获优秀展演作品奖,获得了省、市一致好评,祁阳县文化馆获得2020年湖南省“欢乐潇湘”精准扶贫精品作品展演活动“成绩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三、开展免费开放培训,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 2020 年免费开放培训目标任务的要求,坚持免费开放培训,进一步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开展舞蹈、音乐、器乐、声乐等免费开放培训,参训人员600人次;培训文化服务志愿者80人次;全年场馆开放,服务群众13000余人次;促进了我县文艺人才队伍的建设,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四、抓管理、树形象、争荣誉。根据业务属性和工作需要,设立各个职能部门,部门负责、分工合作、横向互通的工作格局、模式基本形成,大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能;按保二争一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20年全国第五次文化馆馆级达标评估工作;圆满、顺利完成文化馆支部换届工作,组建新一届文化馆党支部;积极备战,参与2020年湖南省群文系统基本功技能竞赛,并获得省级二等奖一个,省级三等奖一个,市级二等奖四个,文化馆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配合开展祁阳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和数字文化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文化馆分管14个,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体系基本搭建完成。
五、开展“祁阳小调”进校园活动,抓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2020年祁阳县文化馆开展“祁阳小调”进校园活动,并在明德小学实施试点工作。联合明德小学、老年大学开办了我县首届一期“祁阳小调”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队伍67人,为我县“祁阳小调”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在明德小学三、四年级全面开展“祁阳小调”进课堂,全校近1600名学受到了“祁阳小调”的音乐培训、学习、培训;老年大学的老师为全县城区50余支社区文艺团体,1500余人开展了“祁阳小调”的培训工作;加强非遗数字库建设,采集、制作、录制原生态“祁阳小调”曲目20余首、录制“祁阳小调”视频资料47小时;成功申报祁阳县“祁阳小调”传习所为永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小弟调”传承基地,并已授牌等等,这些工作大大推进了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小调”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县文化馆评估定级硬件条件不足,急需解决,如数字化建设滞后,文化馆场馆严重不足。
(二)免费开放场馆使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由于文化馆的职能提升,业务拓展,目前馆内人员短缺,尤其从事文艺工作等其他的专业人员编制太少,急需尽快引进专业工作人员,以更好的开展工作。
(四)文化馆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是牵制文化馆工作的主要原因。
(五)总分馆建设相对滞后,总分馆制工作体制亟待理顺。
七、2021年工作打算。
(一)、业务工作。 1、群文活动 (1)、开展好“端午文化周”文化惠民演出。 (2)、组织好文化惠民白竹湖百姓大舞台“周末百姓剧场”演出。 (3)、组织好 “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
(4)、开展2021年“文化服务我先行”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5)、配合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6)、积极组织完成好省市各项赛事演出任务。
2、免费开放、培训辅导工作。
(1)、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文化馆现有场馆设施全年免费对外开放。 (2)、继续开展“祁阳小调”进校园师资培训班(二期培训班)。
(3)举办古筝培训班、钢琴培训班、声乐培训班、美术培训班、舞蹈培训班、节目主持人培训班、电子琴培训班、架子鼓培训班等各类少儿艺术培训班 。
(4)、继续开展群众文艺团队骨干(老年大学)培训工作。
(5)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湖南省原创广场舞教练员培训班。
(6)加强与社会上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继续广泛招募文化志愿者,到场馆、社区、农村等进行艺术普及与提高培训辅导,把志愿理念融入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推动群众文化的社会化发展。
3、群文创作。
(1)、开展各艺术门类(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采风创作活动。
(2)、挑选优秀题材、优秀作品,请省内专家进行重点指、打磨与提升,力争在2021湖南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中取得好成绩。
(3)、以白竹湖“百姓大舞台”为杠杆,以“周末百姓剧场”为平台,创建祁阳县“百姓创作平台”,激活我县文艺创作活力,发现、培养文艺创作人才,促进我县文艺创作水品和繁荣文艺创作队伍。
4、非遗工作。(1)、继续推进《祁阳小调》进校园工作,排演“祁阳小调”优秀剧目,开展非遗进校园演出活动。
(2)、开展2021年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和各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
(3)策划组织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4)继续完善《祁阳县非遗数字资源库》建设。
5、加强文化品牌活动建设,盘活社会文化资源,活跃群众文化阵地。
(1)继续打造、推介“百姓周末剧场”、“月月红”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2)以免费开放为契机,以百姓大舞台为阵地,以“百姓创作平台”为链条,覆盖县城城区,以志愿参与、服务的形式,争取三年内招募完成创建“三团一队”(祁阳县文化馆少儿艺术团、祁阳县文化馆舞蹈艺术团、祁阳县文化馆群声合唱团、祁阳县曲艺轻骑队),2021年创建祁阳县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合唱队”、祁阳县文化馆“曲艺轻骑队”、祁阳县文化馆“群声合唱团”。
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继续完善祁阳县“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和祁阳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2)对接好省、市、县、乡镇数字文化共享平台,开展好数字文化服务工作。
7、跑项争资工作。
(1)、争取2021年国家对《祁阳小调》传承创新资金立项。
(2)、继续跟进祁阳县文化馆新大楼建设项目。
(3)、争取陶铸脸谱广场综艺景观舞台建设项目立项。
8、重点工作。 (1)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加强文化馆工作的宣传推介力度,与省、市、县宣传媒体建立投稿、新闻报送联络机制,馆内各部门确立新闻通讯联络员,与各级宣传媒体及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对接,把文化馆工作抓起来,推出去。 (2)切实抓好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和奖罚机制,针对各类人员情况,分类科学管理,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学习培训提升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3)切实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抓实、抓好全年安全生产工作。
2021年文化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不断激发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切实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充分发挥阵地优势,打造白竹湖百姓大舞台“周末百姓剧场”、“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品牌、“三团一队”文艺团队,增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来丰富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有影响力有示范性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娄星区文化馆开展2024年“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演出——蛇形山镇
Wed Nov 20 09:14:00 GMT+08:00 2024
娄星区文化馆开展2024年“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演出——双江乡
Wed Nov 20 09:12:00 GMT+08:00 2024
娄星区文化馆开展2024年“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演出——万宝镇
Wed Nov 20 09:08:00 GMT+08:00 2024
Tue Nov 19 10:30:00 GMT+08:0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