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仲夏,万物生长。大美慈利的百姓们迎来了文化繁盛的季节,一场场由浙江兰溪和湖南慈利联合推出的“文化走亲,越走越亲”文化盛宴在多个乡镇轮番上演。不仅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直观享受到惠民文化的艺术大餐,而且开启了新时代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新模式,促进了多地打造文化品牌的新思路,推动了文化共享与文化共荣的新局面。
让文化惠及群众
6月25日7点左右,慈利县人民广场上人头攒动,人海如潮,浙江兰溪和慈利县文化馆共精选了12个地域特色浓郁的节目呈现给观众,实现了两地惠民文化的和谐共融。多年来,慈利县文化馆一直把文化惠民当做群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组织或参与的惠民演出多达三十余场,使惠民宗旨不断践行,惠民影响不断攀升。
让文化落地有根
如何让百姓的精神文化“丰”起来、惠民舞台“宽”起来、乡村文化“富”起来是县文化馆不断探索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本次浙江兰溪和慈利两地文化走亲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足了文章,做好了文章,不仅在投入上不遗余力、可圈可点,而且在挖掘文化品牌,创新文化内容与形式上也是有目共睹、倍受称道。特别是把惠民文化送到村头田野,把群文舞台交给百姓,把乡村文化+旅游赋给千家万户
两地文化馆在杉木桥和岩泊渡两镇的两场文化下乡活动中,村民百姓始终顶着烈日,兴致勃勃地看完整场演出,并拍手叫好,外来文化的撞击,无疑给我县的文化惠民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新魅力,使文化有魂有根。
让文化花开满园
在浙江兰溪与慈利文化馆两地文化的交流座谈会上,慈利文化馆从“唱响时代文化主旋律”、“唱出人民文化最强音”、“唱好本土文化靓音符”、“唱准帮扶文化新基调”等四个方面全方位立体性地详细介绍了慈利近年来的工作内容、模式及成果,得到了参会文化同仁们的高度肯定。
文化走亲,走出文化联动新模式
在“走亲串门”中互补互荣
文化走亲是跨区域文化交流和文化互动中形成的一种新形式。浙江兰溪与慈利文化馆以“文”为媒,以“走”为要,以“亲”为旨,经过两地三个多月的沟通、协调与筹备终修正果。
由“一元供给”到“多元互动”
慈利县文化馆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人民根本,创新文化思路,通过“邀亲、探亲、走亲、结亲”等形式,改变了以往文化惠民演出主要由政府“自上到下”的“一元供给”到异地走亲的“多元互动”的新模式,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升了群文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将在充分挖掘全县各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继续打造“一乡一品”;要在送文化下乡的基础上,实现县文化部门与镇、村之间、镇镇之间、村村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要在继续满足老百姓文化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让更多的群众既要台下看戏,又要上台表演,让广大百姓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文化、享受先进文化成果。
文化走亲,走出文化交融新境界
拉近文化交融距离
兰溪与慈利的文化走亲拉近了两地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筑起了兰溪和慈利友谊的桥梁,结成了亲密的文化伙伴。实现两地文化在更多层面的交融与联动,把土家文化传播到东部发达地区,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土家文化,共同推动山(武陵山脉)海(海派)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丰富文化交融内涵
“文化走亲,越走越亲”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是一次江南水乡文化与湘西北土家文化的碰撞,两地先进文化的精彩呈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无不在交融中彰显了中西部文化的丰富内涵。
提升文化交融品质
慈利文化人也要发挥时代文化的引领力,撬动文化发展的内驱力。特别是在创新文化交融形式上,要让慈利各乡镇的“文化走亲”“活”起来,“火”起来,让“一乡一品”的优势得以互补,让乡镇文化碰撞出文化交融的火花,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并进而转化为一种文化富民资本。这,也将是慈利文化工作者坚持不懈和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茶陵县2024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培训暨基层文化业务骨干冬季培训顺利开班
Mon Dec 09 16:02:00 GMT+08:00 2024
娄星区文化馆开展2024年“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演出——蛇形山镇
Wed Nov 20 09:14:00 GMT+08:00 2024
娄星区文化馆开展2024年“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演出——双江乡
Wed Nov 20 09:12:00 GMT+08:00 2024
娄星区文化馆开展2024年“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演出——万宝镇
Wed Nov 20 09:08:00 GMT+08:0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