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绳结是怎么做出来的?小小的绳结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寓意?
编绳技艺,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编绳种类繁多,方法多样,手艺人通过穿插、缠绕、打结等方法,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编织成充满想象力的各种工艺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还蕴含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气息。
金秋九月,我有幸报了省图百姓课堂,一座难求的编绳应用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生动有趣的编绳艺术,让我大开眼界,静静享受着这美好的退休生活。课堂上,虢老师循循引导,耐心传授编织技巧。同学们则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解,把自己的巧思注入在指尖上,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编织作品。
每一个编织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小的绳结背后,不仅是我们努力过后的丰收喜悦,还承载着大家的聪明智慧和寓意美好的祝福。通过学习,我和同伴们磨练了性格,改掉了急躁,多了几份耐性。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的线在指尖上飞舞流动,汇聚成一幅幅美好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也使这门非遗工艺打上了新时代的印记。
省图百姓课堂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编织锻炼了我们的脑、眼、手和心。全班34个同学,有在职的、退休的、待业的,也有因疫情而下岗的......我们有着不一样的年纪、职业、经历,却拥有同样灿烂的笑容。因为相同爱好,我们不约而同来到省图这所公益“大学”里学习深造。同学们个个心灵手巧,勤学好问,班上学习氛围浓厚,你追我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的同学下课回家继续学习,有的同学编织到深夜还在群里晒作品,老师也高兴地在群里与大家互动、点评,既表扬鼓励编织好的同学,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的课程分线上和线下,并没有因疫情而停课,反而使编织课再次“活”了起来。为了感谢省图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加强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庆国庆,感党恩,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活动。李老师百忙中到场指导,令人鼓舞和感动。我们班的罗建辉同学,认真学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在生病住院的情况下,还积极支持配合我的工作,写感言,编作品,交图片……在省图这个大家庭学习,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和同学,是一种幸运、一种喜悦、一种满足、一种幸福。
时间从指尖划过,转眼三个月的学习就要结束,留恋多多,收获多多,感概多多。参加编绳学习,从宏观的意义上讲,我们响应了党的二十大的号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应尽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需要大力传承与弘扬。唯有文化自信,才能文化自强。
祝愿非遗文化能够继续走进湘图百姓课堂,让非遗之花在湘江岸上处处绽放,在指尖结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传承果实。
Sun Apr 30 17:25:00 GMT+08:00 2023
Sun Apr 30 17:20:00 GMT+08:00 2023
Thu Mar 30 10:44:00 GMT+08:00 2023
Sun Mar 26 00:00:00 GMT+08:0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