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红色名人清廉故事 | 许光达的清廉故事②
红色名人清廉故事 | 许光达的清廉故事②
Fri Nov 05 17:20:00 GMT+08:00 2021

红色名人清廉故事

长沙县作为一方红色热土,培育了众多英雄儿女,涌现出许多廉洁事迹、廉洁文化、廉洁家风,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为助力清廉星沙建设,学习先辈们的崇高精神,长沙县文旅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旅星沙”特开设“红色名人清廉故事”栏目,为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提供清廉教育服务。同时,在讲述共产党人的廉洁故事过程中,回顾峥嵘岁月,牢记初心使命。

微信图片_20211202212651.jpg

一、 拒绝为侄儿侄女安排工作

许光达兄弟多,侄儿侄女也多。亲属们为许家出了一个大官而感到自豪,有的也想沾沾光。一天,许光达接到侄女来信,信中说让五叔在北京给她找个工作。许光达不同意,当即就写了回信。信中,他批评了侄女不安心农村的思想,鼓励她好好念书,为建设家乡出力。“……当然,根据我的权力,给你在北京找个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我在想,你是咱们许家女孩子中第一个念中学的,你是幸运的。你的几个姑姑不但没有念过书,还从小给人当童养媳,受尽了欺凌,那是社会制度不好。现在,咱们国家还很穷,尤其是农村,比较落后,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改变农村的面貌。你是新中国的青年,应该有这样的志气,你还是安心念书吧。如果生活上有困难,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

许光达妻子邹靖华十分支持丈夫,同时也理解亲属们的困难。她对侄儿侄女们说:“你们指望叔叔给你们安排好工作,这不可能。但是,叔叔和婶婶支持你们念书。你们当中凡是通过自己努力考入中等以上学校的,叔叔婶婶就供你们。”此后,许光达供了九家亲戚九个孩子上学,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他含冤去世。许光达用他的温情帮助乡亲培育着下一代。

二、赶走来京投奔的亲兄弟

1960 年,由于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全国城乡陷入了空前的饥荒之中。当时,军队的条件稍好一些,所以装甲兵机关好多干部的亲属从四面八方拥进北京,在机关大院长吃长住。

为此,许光达主持召开装甲兵司令部党委会议,作出一项决议:“困难期间,司今部机关的干部要动员亲属不要来北京;已经来的,要动员其尽快回去;凡是来探亲的,只允许住 3 天,就动员他们返回原籍。”

没想到这个决议刚颁布没几天,许光达的四哥许德富和六弟许德强也来到了北京,他们也是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来投靠许光达的。一石激起千重浪,整个装甲兵机关大院的军官和家属们,瞪大了眼睛,注视着许光达。妻子邹靖华为难地对许光达说,四哥和六弟这次来,不但不能留他们长住,还得撵他们走,这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父亲也有同感,堂堂装甲兵司令员的家,竟不能容哥哥和弟弟多住几天。可眼下又是这么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只能这样做。”

当天,这件事由邹靖华向两兄弟提了出来。许德富火了,对许光达说:“这个地方,你官大,你不发话,谁敢要我走?”他赌气地走了出去。随后,俩兄弟悄悄进了厨房,把厨柜一一打开查看了一番,看到家里确实没有多少东西吃,就问厨师:“他们平时就吃这些东西吗?”“实话跟你们说吧,首长家里也吃上了小球藻。”厨师指着门口一只水缸里养的绿乎乎的东西,“这就是家里养的小球藻。”许德富、许德强看着缸里的小球藻,非常惊讶,将军家里也吃上了代食品,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俩兄弟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仅在北京住了两天,就踏上了返乡的列车。没想到,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保卫部门告诉大将,河南安阳市公安局来电话,说他的六弟许德强在安阳车站病倒了,病情严重。“赶快把他接回来。”许光达听罢非常着急。许德强刚刚抵达北京车站,一下车就晕倒了。许光达夫妇当即把他送到医院抢救。当夜,许德强就去世了。大将站在六弟的病床前,一夜未眠。医院尸检后才发现,他其实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疾病,只是胃完全萎缩了。乡亲们不解地说:“当了司令,饿死了弟弟”。

三、严格要求儿子

许光达坚持原则的秉性,贯穿着许延滨成长的足迹,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将对许延滨要求严格,给他立了三条规矩:

一、不许打着自己的旗号到处唬人;

二、在学校登记表的家长栏里只能填写母亲的名字;

三、在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一定要礼让。

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许延滨严守父训,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在学校的家长登记栏中也只填写母亲的名字。由于品学兼优,学校推荐他去国外学习,许光达一口回绝:“不能因为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孩子就优先出国,要将机会让给贫苦农民的孩子。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背负着父亲的希望,许延滨延续了父亲的军事生命。1959,许延滨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自动化专业;1975年,作为装甲兵部队指挥员,他率先乘战车进入爆破中心;1979年,参加边境作战,任总参装甲兵部队前线指挥部作战参谋,在战斗中光荣负伤;1983年至1988 年,任陆军坦克二师师长期间,他建立了全军第一个等级战备转换程序,研发了我军第一个数字化试验部队基本系统。

四、惨遭迫害,铁骨铮铮

许光达一片忠心献给党和人民,却没想到被诬陷为“二月兵变”的参谋长。1967年1月16日下午,造反派非法抄了他的家,还把他押至会场进行批斗,勒令他交代搞“二月兵变”、篡权反党的罪行。面对造反派的逼问,许光达不紧不慢地回答说:“谁都知道,搞政变是要掉脑袋的。我现在就是国防部副部长、大将,我跟贺龙搞兵变,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才抢个参谋长当,这种赔本的买卖我不会干。”听着这诙谐、在理的话,会场上的许多人笑了,也有人在大叫大嚷,会场乱成了一锅粥。主持会议的人无法平息会场的混乱,更无法使许光达就范,反被他相讥,只好宣布散会,将他非法关押起来。在组建装甲兵期间,许光达因为工作耽误了肺病的治疗,关押期间已转成肺癌,却得不到治疗。1968年11月中旬,许光达已出现了痰中见血、吐血等症状,专案组人员仍在频繁审讯和逼写材料。惨遭迫害的许光达,表现出少有的“顽固”,他拒绝回答问题。要他写“交代”材料,他往往写上几条“毛主席语录”。1969年6月3日晚,一生坚信“光明之路一定能达到”的大将,却不明不白地惨死在医院的马桶上。6月4日,专案组在没有家属参加的情况下,强行将遗体火化,死因至今未明。家属在清理许光达的遗物时,发现在《毛泽东选集》的扉页上,他以刚劲的笔法写就的一首诗:

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艰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这首诗是他戎马一生的写照,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反抗邪恶势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的绝唱。在许光达逝世八周年的那天,即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为他平反昭雪。这个蒙冤的不屈灵魂可以安息了。

五、后人传承“清白”家风

许光达看似“冷漠”待亲人,但事实上,他把心里更多的爱给了大家,却从不把私情留给自己。许光达的这份温情照亮了后人的心晖,指引着他们将“清白”传承。

2004年5月19日,93岁的邹靖华去世了。她最后的遗嘱是:“我走了不要搞什么仪式,那样会麻烦,打扰很多人。老人来了,他们会伤感,那会影响他们的身体。搞仪式,公家要花很多钱,那些花圈都很贵,花的是公家的钱,人民的钱。你们要清清白白地做人,要为人民做事。我留下2万多块钱,1万块钱交党费,剩下的钱在老许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给他出书。”

1989年,许延滨当上了将军,此时他才真正明白,父亲之所以对他严格、对家人“冷漠”是因为 :“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军队,一个将军才会真正无私。”许光达一生保持天真纯朴,对人、对荣辱、生死都表现得大度、宽容,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别人,更影响了许延滨。回顾人生,许延滨感慨道:“人生不过就是几十年,我能在浩劫的年代里被父母教得珠联璧合地走出来,保持了人格,算是立德吧!四十年来也尽了力,尽了心,算是立了个小业。”

2008年,许光达诞辰100周年时,他的孙儿和重孙撰文写道:“我们将像您一样,永远珍惜军人的荣誉!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您的后人向您郑重承诺:‘珍惜荣誉,承担责任!清白做人,世代相传!’”

新闻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