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麻阳民族文化之光(十五):麻阳福寿红糖
麻阳民族文化之光(十五):麻阳福寿红糖
Mon Dec 28 11:08:00 GMT+08:00 2020

麻阳福寿红糖制作技艺


说明:传统技艺类。2019年入选怀化市第六批非遗名录。项目保护单位:麻阳苗族自治县福寿红糖专业合作社。


65.jpg


项目简介


福寿红糖,为纯土方古法炼制而成,其制作基本技法有、砍、洗、晾、榨、滤、熬、撇、模、抹、划,其工艺流程包括备料、加工、熬制、成型四个环节,有砍蔗、去杂、清洗、晾干、榨汁、过滤、沉淀、入锅、搅拌、去沫、移锅、打泡、倒锅、赶水、入模、打沙、成型、脱模18道工序。红糖成品富含铜、锌、铁、锰、硒、锶、铬等微量元素,有提升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之效;日常有红糖水、红糖荷包蛋、红糖甜酒水、粑粉等食用方法,密封储存于室温阴凉环境,以保持原味。


麻阳,素有“苗疆要冲”、“湘西门户”和“武陵码头”之称,锦江河贯穿境内,四季分明,雨量日照适中,无霜期长,适合甘蔗生长,因此福寿红糖享有盛名。福寿红糖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前身可追溯到清末,熬制技艺相对成熟,则在舒氏六世福寿公时期。其工艺古朴,俨然明朝《天工开物》记载红糖工艺翻版;取材环保,无公害甘蔗原料富硒含量,材质远超其他地方蔗糖;成品原味,无添加剂手工熬制而成,色泽亮丽,酥软可口,温润细腻。


福寿红糖,是苗乡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极具养生药用价值的环保食品,也是苗族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发展的见证,对于研究苗族饮食文化的发展、破译麻阳长寿密码、麻阳长寿资源的可持续再利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颇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示范带动性,其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风险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地方无公害甘蔗农业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66.png


67.png

蔗林


68.png

砍蔗





搬蔗


历史渊源


红糖,最初多为家用食品。伴随着人们对其功效及作用认识的日渐加深,逐渐成了婚丧嫁娶走亲访友的必备品,甘蔗栽植面积亦随之扩大。制糖技艺的日臻成熟,甘蔗栽植区的产品有剩有余,而并未栽植甘蔗的地区又需要红糖,于是,红糖便走出农家走进市场,成了商品。


“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屈原《楚辞·招魂》)中的“柘”就是甘蔗,“柘浆”乃甘蔗汁。“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刘歆《西京杂记》)中的“石蜜”就是甘蔗做的固体糖,在西汉初还是个稀罕物。“沙饴石蜜”(张衡《七辩》)这个名词的出现,说明蔗糖加工有了更大的进步的。晋代,《南方草木状》(嵇含著)中记录了甘蔗的形状、种植地和当时蔗糖的制作方法。无独有偶,同时期的《南中八郡志》也做了同样的记录,说明当时甘蔗种植于两广、云贵等南方一带。这些足以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至大唐,甘蔗种植面积扩大,用锅加热熬煮制糖技术的普及,这才有了现代意义的红糖。系统的制糖技术,在中国第一部甘蔗制糖专著《糖霜谱》(北宋王灼撰著)以及《天工开物》卷六《甘嗜》(明末宋应星撰著)里记载得尤为详尽。


舒家村破敌书村福寿红糖的前身,可追溯到清末,在舒氏家族的聚居地溆浦,都有为自己食用的家庭小作坊生产,但其熬制技艺相对成熟,真正成为商品生产,则在舒氏六世福寿公时期。


福寿公不仅会熬制红糖,而且通阴阳晓地理,有经济头脑。一年夏末秋初,福寿公携大小老婆,溯辰水而上,来至麻阳舒家村刺树园(今破敌书),举目四看,见此地林木蓊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尤其是锦江河贯村而过,潮泥淤积成一沙洲,非常适宜甘蔗生长,遂率舒氏族人迁居该地,以粮食生产为主,种植甘蔗熬制红糖为辅。


福寿公之前,麻阳亦有甘蔗制糖艺人。福寿公与他们相互切磋交流,改进工艺流程。之后,福寿公将其技艺传授给族人或家人。至舒占清(21代)一代,吸取他人所长,改进技艺流程,使得熬制技艺更上一层楼。之后,舒宜华(21代)、舒兴银(23代)、舒兴元(23代)、孙四菊(24代)、舒兴胜(24代)、舒开福(24代)、舒魏峰(25代)等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并投资改进原料种植基地土壤,引进甘蔗新品种。《麻阳县志》载:1941年,麻阳有蔗田2250亩,年产18万担,占全省产量7%,产糖15000担,占全省6%,蔗糖(俗称“红糖”),质量好,色鲜黄,味香甜,带沙性,畅销湘黔。而舒家村福寿红糖是其典型代表。


73.png

榨汁


74.png

舀汁


75.png

三星灶


主要特征


1、工艺古朴性。明《天工开物》详细记载红糖工艺有榨汁、开泡、赶水、出糖、打沙、成型等基本步骤。麻阳福寿红糖制作包括备料、加工、熬制、成型四个环节18道繁复的纯手工工序,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红糖工艺技法和流程。


2、取材环保性。麻阳福寿红糖取材生长于锦江河畔沙质土壤的甘蔗,锦江河畔光照充足,甘蔗栽植采用无公害管理技术,材质生态环保、营养丰富,没有任何污染和农药危害,且富硒含量高,为其他地方类似蔗糖材质所不及。


3、成品原味性。麻阳福寿红糖为甘蔗榨汁熬制而成,采用手工熬制,未添加任何添加剂,故成品色泽亮丽,酥软可口,粗看凝结如石,手捻颇有沙感;闻之甘醇香甜,入口温润细腻。


76.png

入锅


77.png

去沫




移锅


81.png

倒锅


82.png


83.png

去水


84.png


85.png

入模


重要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福寿红糖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不仅仅是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还是苗族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发展的见证。研究福寿红糖,对于研究苗族饮食文化的发展、破译麻阳长寿密码、麻阳长寿资源的可持续再利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2、养生药用价值。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红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红糖中含有的叶酸、微量物质等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红糖中含有的部分维他命和电解质成分,可通过调节组织间某些物质浓度的高低,平衡细胞内环境的水液代谢,排除细胞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清洁。红糖中含有的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


3、社会经济价值。福寿红糖这一颇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依托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特有的长寿文化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无公害甘蔗栽培、管理、加工为建设内容,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示范带动性。种植加工麻阳福寿红糖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风险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麻阳天然植物保健食品开发的技术水平,促进麻阳县无公害甘蔗资源的有效利用、转化增值,对麻阳县无公害甘蔗产业跨越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加工标准,对土壤、水系等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符合“绿色GDP”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86.png

平模






划块


92.png

脱模


摄影:焦玫、陈铁牛、李雁


新闻资讯更多...